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6页 |
0.1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0.2 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0.3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0.4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1章 新课改背景下高考语文自主命题的提出、现状与可行性 | 第16-24页 |
1.1 新课改的背景梳理与高考语文自主命题的提出 | 第16-18页 |
1.1.1 新课改的推进与“六大改”目标 | 第16-17页 |
1.1.2 高中新课改与高考语文自主命题的关系 | 第17-18页 |
1.2 高考语文命题的“统”“分”逻辑与自主命题现状 | 第18-21页 |
1.2.1 高考语文统一命题的优势与不足 | 第18-19页 |
1.2.2 高考语文自主命题的优势与不足 | 第19-20页 |
1.2.3 高考语文自主命题的发展现状 | 第20-21页 |
1.3 新课改背景下高考语文自主命题的可行性 | 第21-24页 |
第2章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语文自主命题依据及原则 | 第24-32页 |
2.1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语文自主命题的依据 | 第24-28页 |
2.1.1 语文课程标准与高考语文命题 | 第24-25页 |
2.1.2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与高考语文命题 | 第25-27页 |
2.1.3 语文教材与高考语文命题 | 第27页 |
2.1.4 教育测量学理论与高考语文命题 | 第27-28页 |
2.2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语文自主命题原则 | 第28-32页 |
2.2.1 语文学科本体性原则 | 第29页 |
2.2.2 教育测量科学性原则 | 第29-30页 |
2.2.3 学生主体人本性原则 | 第30-32页 |
第3章 高考语文自主命题的实证研究——以江西省 2007-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为例 | 第32-44页 |
3.1 江西省高考语文自主命题变化总观 | 第32-35页 |
3.1.1 自主命题的阶段划分 | 第32-33页 |
3.1.2 新课程高考语文命题形式与内容的更新 | 第33-34页 |
3.1.3 命题形式与内容更新的原因 | 第34-35页 |
3.2 江西省高考语文自主命题的特色 | 第35-41页 |
3.2.1 突出教材,注重教考合一 | 第36-37页 |
3.2.2 回归本位,考查语文能力 | 第37-38页 |
3.2.3 导向读书,丰富人文积淀 | 第38-39页 |
3.2.4 命题原创,防范押题套作 | 第39-41页 |
3.3 江西省高考语文自主命题的不足 | 第41-44页 |
3.3.1 题目设置创新性有待提高 | 第41页 |
3.3.2 试题的可选自由度欠缺 | 第41-42页 |
3.3.3 主观题参考答案评测科学性有待加强 | 第42-44页 |
第4章 新课改背景下高考语文自主命题的启示与建议 | 第44-52页 |
4.1 江西省高考语文自主命题的借鉴意义 | 第44-46页 |
4.1.1 高考语文命题应与新课程改革相互促进 | 第44-45页 |
4.1.2 高考语文命题应导向语文教学回归能力本位 | 第45页 |
4.1.3 高考语文命题应体现科学性与人文关怀的统一 | 第45-46页 |
4.2 其他省市高考语文命题及国外语言测试命题的启示 | 第46-48页 |
4.2.1 上海市、福建省高考语文自主命题的借鉴意义 | 第46-47页 |
4.2.2 港台高考语文命题的借鉴意义 | 第47-48页 |
4.2.3 国外语言考试制度的借鉴意义 | 第48页 |
4.3 高考语文自主命题的改进建议 | 第48-52页 |
4.3.1 增加考试分值,调整考试内容 | 第49页 |
4.3.2 灵活命题,增强题型创新性设计 | 第49-51页 |
4.3.3 加强命题队伍建设,提高命题水平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