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引言 | 第12-21页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14-15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 第15-21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5-18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8-21页 |
2 城乡义务教育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1-27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1-24页 |
2.1.1 城乡 | 第21页 |
2.1.2 义务教育 | 第21-22页 |
2.1.3 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 | 第22页 |
2.1.4 泰尔指数 | 第22-24页 |
2.2 义务教育均等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2.2.1 基本公共产品均等化理论 | 第24页 |
2.2.2 教育公平理论 | 第24-25页 |
2.2.3 统筹城乡发展理论 | 第25-27页 |
3 基于OECD教育指标体系的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水平实证分析 | 第27-38页 |
3.1 OECD教育指标体系 | 第27-29页 |
3.1.1 OECD教育指标体系概念 | 第27-28页 |
3.1.2 OECD中关于CIPP评价模式的具体说明 | 第28-29页 |
3.1.3 CIPP评价模式在OECD教育指标建构中的应用 | 第29页 |
3.2 基于OECD教育指标体系的黑龙江省城乡义务均等化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9-31页 |
3.2.1 黑龙江省城乡义务教育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9-30页 |
3.2.2 构建指标的具体说明 | 第30-31页 |
3.3 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评估方法 | 第31-32页 |
3.3.1 变异系数法 | 第31-32页 |
3.3.2 指标的无量纲化方法 | 第32页 |
3.4 基于变异系数法的实证分析 | 第32-36页 |
3.4.1 城乡义务教育背景差异实证分析 | 第32-33页 |
3.4.2 城乡义务教育投入差异实证分析 | 第33-34页 |
3.4.3 城乡义务教育过程差异实证分析 | 第34-35页 |
3.4.4 城乡义务教育结果差异实证分析 | 第35-36页 |
3.5 实证结论 | 第36-3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影响黑龙江省城乡义务教育非均等化的成因分析 | 第38-50页 |
4.1 城乡财政经费投入差距大 | 第38-42页 |
4.1.1 财政经费投入差距一般性描述 | 第38-39页 |
4.1.2 基于泰尔指数的城乡财政经费投入差距 | 第39-42页 |
4.2 城乡师资配置投入差距大 | 第42-47页 |
4.2.1 师资配置差距一般性描述 | 第42-45页 |
4.2.2 基于泰尔指数的城乡师资配置投入差距 | 第45-47页 |
4.3 城乡基础设施投入差距大 | 第47-48页 |
4.3.1 基础设施差距一般性描述 | 第47-48页 |
4.3.2 基于泰尔指数的城乡基础设施投入差距 | 第48页 |
4.4 黑龙江省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水平发展趋势分析 | 第48-4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5 促进黑龙江省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50-54页 |
5.1 切实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 | 第50-51页 |
5.1.1 加大政府义务教育财政投入 | 第50页 |
5.1.2 拓宽义务教育资金来源渠道 | 第50-51页 |
5.2 加强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 第51-52页 |
5.2.1 保障和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和待遇 | 第51-52页 |
5.2.2 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与进修 | 第52页 |
5.3 优化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 | 第52-53页 |
5.3.1 转变“以城市为主”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 | 第52-53页 |
5.3.2 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 | 第5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6 结论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