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山地白族的谚语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一、 选题的缘由 | 第9-10页 |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三、 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四、 研究理论和方法 | 第15-18页 |
(一) 研究理论 | 第15-16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云龙山地白族简介 | 第18-26页 |
一、 云龙概述 | 第18-20页 |
(一) 云龙自然地理概述 | 第18-19页 |
(二) 云龙人文历史概述 | 第19-20页 |
二、 云龙山地白族概述 | 第20-22页 |
三、 云龙山地白族的语言概述 | 第22-24页 |
四、 山地白族的谚语概述 | 第24-26页 |
第三章 云龙山地白族谚语的类别及特征 | 第26-59页 |
一、 谚语概说 | 第26-30页 |
(一) 谚语的定义 | 第26-28页 |
(二) 谚语的作用和特点 | 第28-30页 |
二、 山地白族谚语的主要类别 | 第30-45页 |
(一) 时政类谚语 | 第31-32页 |
(二) 修养类谚语 | 第32-35页 |
(三) 社交类谚语 | 第35-37页 |
(四) 生活类谚语 | 第37-38页 |
(五) 自然类谚语 | 第38-40页 |
(六) 生产类谚语 | 第40-43页 |
(七) 事理类谚语 | 第43-45页 |
三、 山地白族谚语的主要特征 | 第45-59页 |
(一) 内容方面的特征 | 第45-46页 |
(二) 结构方面的特征 | 第46-52页 |
(三) 韵律方面的特征 | 第52-59页 |
第四章 云龙山地白族谚语的修辞特征 | 第59-74页 |
一、 比喻 | 第59-64页 |
(一) 明喻 | 第60-61页 |
(二) 暗喻 | 第61-62页 |
(三) 引喻 | 第62-63页 |
(四) 借喻 | 第63-64页 |
二、 对偶 | 第64-66页 |
(一) 正对 | 第64-65页 |
(二) 反对 | 第65-66页 |
(三) 串对 | 第66页 |
三、 借代 | 第66-69页 |
四、 夸张 | 第69页 |
五、 对比 | 第69-71页 |
六、 顶真 | 第71-72页 |
七、 比拟 | 第72页 |
八、 双关 | 第72-74页 |
第五章 云龙山地白族谚语的文化内涵 | 第74-82页 |
一、 重视文化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 | 第74-76页 |
(一) 文化教育:穷要养猪,富要读书 | 第74-75页 |
(二) 伦理道德教育:见老要弯腰,见小要抱抱 | 第75-76页 |
二、 重视农业生产和商贾买卖 | 第76-77页 |
(一) 农业生产:七十二行,农业为上 | 第76-77页 |
(二) 经商买卖:诚实经营,信誉第一 | 第77页 |
三、 重视家庭和睦,提倡孝亲和尊老爱幼 | 第77-79页 |
(一) 注重家庭和谐,提倡婚恋自由 | 第77-78页 |
(二) 提倡孝敬父母和尊老爱幼 | 第78-79页 |
四、 独特的宗教信仰及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 第79-80页 |
(一) 白族谚语反映了白族人民的宗教信仰 | 第79-80页 |
(二) 白族谚语蕴藏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 第80页 |
五、 白族谚语中规劝告诫的思想 | 第80-81页 |
六、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结语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