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2-3页 |
| Abstract | 第3页 |
| 目录 | 第4-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6-33页 |
| 一、多屏展示教学策略的背景 | 第6-17页 |
| (一) 现实背景 | 第6-13页 |
| (二) 理论背景 | 第13-17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17-31页 |
| (一) 教学策略与教学内容相关研究 | 第18-26页 |
| (二) 基于多屏技术的教育研究 | 第26-31页 |
| 三、提出问题 | 第31-33页 |
| (一) 概念和范围界定 | 第31-32页 |
| (二) 问题描述 | 第32-33页 |
| 第二章 多屏展示教学媒体 | 第33-48页 |
| 一、内涵 | 第33-34页 |
| 二、分类 | 第34-48页 |
| (一) 传统教学展示媒体 | 第35-39页 |
| (二) 现代教学展示媒体 | 第39-46页 |
| (三) 优点与缺点 | 第46-48页 |
| 第三章 多屏展示教学策略设计—以苏教版语文课本(九年级上册)为例 | 第48-67页 |
| 一、教学内容 | 第48-57页 |
| (一) 语言课程目标 | 第48-50页 |
| (二) 苏教版语文课本(九年级上册)内容与特点 | 第50-56页 |
| (三) 适合多屏展示的教学内容分类 | 第56-57页 |
| 二、多屏展示教学策略设计 | 第57-67页 |
| (一) 包含多屏的教学环境设计 | 第57-61页 |
| (二) 围绕内容的多屏展示教学策略设计 | 第61-67页 |
| 第四章 基于多屏展示教学策略的教学案例—以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故乡》为例 | 第67-74页 |
| 一、学生分析 | 第67-68页 |
| (一) 九车级学生心理特点简述 | 第67-68页 |
| 二、《故乡》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 第68页 |
| (一) 教学目标 | 第68页 |
| (二) 重点难点 | 第68页 |
| 三、《故乡》教学内容 | 第68-74页 |
| (一) 《故乡》多屏展示教学环境概述 | 第68页 |
| (二) 第一课时 | 第68-70页 |
| (三) 第二课时 | 第70-72页 |
| (四) 第四课时 | 第72-74页 |
| 第五章 总结 | 第74-87页 |
| 一、多屏展示的内涵 | 第74-77页 |
| 1. 内容 | 第74-75页 |
| 2. 任务 | 第75页 |
| 3. 反思 | 第75-77页 |
| 二、结论 | 第77-84页 |
| (一) 面向内容 | 第77-79页 |
| (二) 整合任务 | 第79-81页 |
| (三) 围绕教学环境和过程 | 第81-82页 |
| (四) 注重反思 | 第82-84页 |
| 三、存在的不足 | 第84-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89页 |
| 附录 | 第89-101页 |
| 附录一:多屏展示的标准 | 第89-90页 |
| 附录二:语文新课程标准(九年级) | 第90-92页 |
| 附录三 苏教版语文课本(九年级上册)体例 | 第92-100页 |
| 附录四:多屏展示的教学原则 | 第100-101页 |
| 致谢 | 第101-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