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形态的语文课程观建构与探索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生命形态的语文课程观概述 | 第11-16页 |
(一) 语文课程观的历史演进 | 第11-13页 |
1. 道德教化观 | 第11-12页 |
2. 知识技能观 | 第12页 |
3. 生命建构观 | 第12-13页 |
(二) 生命形态的语文课程观基本涵义 | 第13-16页 |
1. 鲜活性 | 第14-15页 |
2. 新颖性 | 第15页 |
3. 动态性 | 第15-16页 |
4. 可持续性 | 第16页 |
二、生命形态的语文课程观哲学基础 | 第16-21页 |
(一) 生命哲学:语文课程的一个崭新视界 | 第16-19页 |
1. 中国传统生命哲学 | 第16-17页 |
2. 西方生命哲学 | 第17-19页 |
(二) 语言哲学:当代语文课程的源头活水 | 第19-21页 |
1. 中国古代语言哲学 | 第19-20页 |
2. 解释学存在论语言哲学 | 第20页 |
3. 当代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 | 第20-21页 |
三、生命形态的语文课程观实践取向 | 第21-39页 |
(一) 目标: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 第21-24页 |
(二) 内容:化育生命润泽心灵的文化构成 | 第24-28页 |
1. 人本化 | 第24-25页 |
2. 整合化 | 第25-26页 |
3. 生活化 | 第26-27页 |
4. 活动化 | 第27-28页 |
(三) 实施:走在通向生命语文的途中 | 第28-35页 |
1. 惊异渴望:由承袭传统到激扬生命活力 | 第28-30页 |
2. 思维沉浸:由走在语文边上到深度介入 | 第30-35页 |
(四) 评价:促进个体生命的可持续发展 | 第35-39页 |
1. 可持续发展:生命形态语文课程评价的鹄的 | 第35页 |
2. 多元而有效:生命形态语文课程评价的价值诉求 | 第35-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注释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 | 第44-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