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5-20页 |
1.1 PIS系统概述 | 第15-16页 |
1.2 乘客导引系统概述 | 第16-17页 |
1.3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7-18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页 |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8-20页 |
2 乘客导引系统设计分析 | 第20-30页 |
2.1 系统整体功能需求分析 | 第20-22页 |
2.1.1 显示方案选择 | 第20-21页 |
2.1.2 线路图显示终端界面布局 | 第21页 |
2.1.3 线路图显示单元显示逻辑分析 | 第21-22页 |
2.2 系统整体框图设计 | 第22-26页 |
2.2.1 系统控制的两种实现方式 | 第22-23页 |
2.2.2 乘客导引系统整体框图分析 | 第23-25页 |
2.2.3 LMDU硬件组成 | 第25-26页 |
2.3 以太网通信的实现 | 第26-29页 |
2.3.1 上层通信协议的选择 | 第26-27页 |
2.3.2 通信方式的选择 | 第27-28页 |
2.3.3 以太网数据帧各字段说明 | 第28-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TCMS对PIS控制单元控制的实现 | 第30-55页 |
3.1 MVB总线协议 | 第31-34页 |
3.1.1 MVB总线特点 | 第31-32页 |
3.1.2 MVB总线通信原理 | 第32-34页 |
3.1.3 MVB总线物理层 | 第34页 |
3.2 通信接口设计及端口数据说明 | 第34-38页 |
3.2.1 MVB网络接口 | 第34-35页 |
3.2.2 TCMS与PIS之间MVB通信端口分配 | 第35-36页 |
3.2.3 485通信实现 | 第36-38页 |
3.3 TCMS模拟器各功能设计 | 第38-46页 |
3.3.1 TCMS模拟器界面设计 | 第39-40页 |
3.3.2 界面中各控件状态的保存与恢复 | 第40-41页 |
3.3.3 控件状态转变为下发数据帧内容 | 第41-42页 |
3.3.4 串口对数据进行读写 | 第42-43页 |
3.3.5 读取环形缓冲区中的数据 | 第43-46页 |
3.3.6 TCMS接收数据帧转化为控件状态 | 第46页 |
3.4 TCMS模拟器实现全自动报站 | 第46-53页 |
3.4.1 列车自动运行模拟 | 第46-47页 |
3.4.2 TCMS模拟器全自动报站的实现 | 第47-49页 |
3.4.3 停车时TCMS模拟器对控制信号的更新 | 第49-50页 |
3.4.4 启程时TCMS模拟器对控制信号的更新 | 第50-51页 |
3.4.5 站间行车时TCMS模拟器对控制信号的更新 | 第51-52页 |
3.4.6 开关门时TCMS模拟器对控制信号的更新 | 第52-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4 线路图显示单元软件的具体实现 | 第55-73页 |
4.1 软件开发工具的选择 | 第55-56页 |
4.2 线路图显示单元各显示功能实现 | 第56-58页 |
4.2.1 线路图显示界面的组成 | 第56-57页 |
4.2.2 线路图显示场景的模块化设计 | 第57-58页 |
4.3 各模块的具体实现 | 第58-72页 |
4.3.1 车门状态显示子模块实现 | 第58-61页 |
4.3.2 局部线路图子模块实现 | 第61-66页 |
4.3.3 车站出口显示子模块 | 第66页 |
4.3.4 整体线路模块的实现 | 第66-68页 |
4.3.5 主窗口框架模块 | 第68-70页 |
4.3.6 组播接收模块 | 第70-7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5 测试结果展示 | 第73-81页 |
5.1 测试环境 | 第73页 |
5.2 结果展示 | 第73-80页 |
5.2.1 准备工作 | 第73-74页 |
5.2.2 TCMS模拟器结果分析 | 第74-78页 |
5.2.3 LMDU显示结果分析 | 第78-8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结论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4-8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