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2页 |
| 1.1 研究的背景与现状 | 第10-11页 |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2-20页 |
| 2.1 物理思维 | 第12-14页 |
| 2.1.1 物理思维的含义 | 第12页 |
| 2.1.2 物理思维的基本特征 | 第12-13页 |
| 2.1.3 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 第13-14页 |
| 2.1.4 物理思维的形式 | 第14页 |
| 2.2 物理推理能力 | 第14-17页 |
| 2.2.1 物理推理能力的基本形式 | 第14-16页 |
| 2.2.2 物理推理能力的要素 | 第16-17页 |
| 2.3 高二学生推理能力发展的主要特点 | 第17-19页 |
| 2.3.1 高二学生的思维特点 | 第17-18页 |
| 2.3.2 高二学生物理学习的心理特点 | 第18-19页 |
| 2.3.3 高二学生物理推理能力发展的特点 | 第19页 |
| 2.4 推理能力的测量的意义 | 第19-20页 |
| 第三章 高二物理知识特点和与高一物理的衔接 | 第20-24页 |
| 3.1 高二物理知识特点 | 第20-21页 |
| 3.1.1 高二物理知识的内容和纵向特点 | 第20页 |
| 3.1.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及其原因分析 | 第20-21页 |
| 3.2 高二物理和高一物理知识衔接的特点 | 第21-24页 |
| 3.2.1 高一物理知识的内容和特点 | 第21-22页 |
| 3.2.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及其原因分析 | 第22页 |
| 3.2.3 高二物理和高一物理的内在联系 | 第22-24页 |
| 第四章 培养高二学生物理推理能力的实验研究 | 第24-36页 |
| 4.1 实验的设计和被试的选择 | 第24页 |
| 4.2 前测研究 | 第24-26页 |
| 4.2.1 前测的目的 | 第24页 |
| 4.2.2 前测试卷的编制 | 第24-25页 |
| 4.2.3 前测数据 | 第25页 |
| 4.2.4 前测数据分析 | 第25-26页 |
| 4.3 在高二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策略 | 第26-34页 |
| 4.4 后测研究 | 第34-36页 |
| 4.4.1 后测的目的 | 第34页 |
| 4.4.2 后测试卷的编制 | 第34-35页 |
| 4.4.3 后测数据 | 第35页 |
| 4.4.4 后测数据分析 | 第35-36页 |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36-37页 |
| 5.1 结论 | 第36页 |
| 5.2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 附录 | 第38-52页 |
| 附录一 | 第38-40页 |
| 附录二 | 第40-41页 |
| 附录三 | 第41-43页 |
| 附录四 | 第43-45页 |
| 附录五 | 第45-47页 |
| 附录六 | 第47-48页 |
| 附录七 | 第48-50页 |
| 附录八 | 第50-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