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前言 | 第7-11页 |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 第7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10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7-8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8-10页 |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0-11页 |
1.3.1 研究的内容 | 第10页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10-11页 |
第2章 研究概述 | 第11-16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2页 |
2.1.1 学困生的界定 | 第11-12页 |
2.1.2 化学学困生 | 第12页 |
2.1.3 化学学困生的选择方法 | 第12页 |
2.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2-16页 |
2.2.1 国外研究的现状 | 第12-13页 |
2.2.2 国内研究的现状 | 第13-15页 |
2.2.3 国内外研究的趋势 | 第15-16页 |
第3章 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3.1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6页 |
3.2 掌握学习理论 | 第16-17页 |
3.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17页 |
3.4 成就动机理论与自我效能感 | 第17-19页 |
第4章 调查研究 | 第19-43页 |
4.1 农村初中化学学困生成因的调查和分析 | 第19-28页 |
4.2 农村初中化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 第28-32页 |
4.2.1 内部因素 | 第29-30页 |
4.2.2 外部因素 | 第30-32页 |
4.3 农村初中化学学困生预防和转化的策略思考 | 第32-43页 |
4.3.1 从分析内因来预防和转化化学学困生的策略 | 第32-40页 |
4.3.2 从分析外因来预防和转化化学学困生的策略 | 第40-43页 |
第5章 个案研究 | 第43-61页 |
5.1 转化的对象与方法 | 第43-58页 |
5.1.1 案例一 | 第43-52页 |
5.1.2 案例二 | 第52-56页 |
5.1.3 案例三 | 第56-58页 |
5.2 化学学困生转化效果的分析与讨论 | 第58-61页 |
5.2.1 学生甲的转化效果分析与讨论 | 第58页 |
5.2.2 学生乙的转化效果分析与讨论 | 第58-59页 |
5.2.3 学生丙的转化效果分析与讨论 | 第59-61页 |
第6章 结论与反思 | 第61-63页 |
6.1 结论 | 第61页 |
6.2 反思 | 第61-63页 |
附录A | 第63-66页 |
附录B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