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的问题 | 第8-10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1.1.2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9页 |
1.1.3 概念的界定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0-13页 |
1.2.2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科学教育对科学教师的要求及科学教师在职培训模式 | 第16-30页 |
2.1 科学学科的特点 | 第16页 |
2.2 科学教育对科学教师提出的要求 | 第16-26页 |
2.2.1 从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看对中国科学教师的要求 | 第16-23页 |
2.2.2 美国优秀科学教师专业标准 | 第23-26页 |
2.3 国内新课程改革对科学教师在职培训提出的新要求 | 第26-27页 |
2.4 高中生物科学教师在职培训模式的分类 | 第27-30页 |
2.4.1 集中式教师在职培训模式 | 第27-28页 |
2.4.2 分散式教师在职培训模式 | 第28页 |
2.4.3 远程网络式教师在职培训模式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江苏省高中生物科学教师在职培训模式概述 | 第30-69页 |
3.1 集中式教师在职培训模式 | 第30-43页 |
3.1.1 国培概述 | 第30-34页 |
3.1.2 省培项目概述 | 第34-39页 |
3.1.3 市级集中式教师在职培训概述 | 第39-43页 |
3.2 分散式教师在职培训模式 | 第43-48页 |
3.2.1 以赛代训、以研代训 | 第43页 |
3.2.2 校本培训 | 第43-46页 |
3.2.3 跨区交流 | 第46-48页 |
3.3 远程网络式教师在职培训模式 | 第48-51页 |
3.3.1 网络项目培训 | 第48-49页 |
3.3.2 基于网络媒介的实地培训的后续跟踪培养 | 第49-50页 |
3.3.3 建立网络教师培训新平台 | 第50-51页 |
3.4 关于江苏省生物科学教师培训的问卷调查及访谈研究 | 第51-69页 |
3.4.1 高中生物教师基本信息统计分析 | 第52-53页 |
3.4.2 高中生物教师参与教师在职培训的态度和动机 | 第53-56页 |
3.4.3 关于教师培训内容的调查分析 | 第56-58页 |
3.4.4 关于教师培训方式的调查分析 | 第58-60页 |
3.4.5 教师对培训过程中各方面的评价的调查分析 | 第60-65页 |
3.4.6 江苏省高中生物教师培训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 第65-67页 |
3.4.7 江苏省高中生物教师对教师在职培训的期望与建议 | 第67-69页 |
第四章 美国佐治亚州高中生物科学教师在职培训概况 | 第69-82页 |
4.1 集中式教师在职培训模式 | 第69-73页 |
4.2 分散式教师在职培训模式 | 第73-77页 |
4.2.1 佐治亚大学生物技术训练营项目(UGA Biotech Boot Camp)概述 | 第73-74页 |
4.2.2 佐治亚州教师实习研究员项目(Georgia Intern-Fellowships for Teachers)概述 | 第74-77页 |
4.3 远程网络式教师在职培训模式 | 第77-82页 |
4.3.1 基于网络媒介的协会网络资源及网上在线学习概述 | 第77-79页 |
4.3.2 网络教师培训项目概述 | 第79-82页 |
第五章 中美高中生物科学教师在职培训模式的比较 | 第82-91页 |
5.1 中美高中生物教师在职培训的主要依据标准及所秉持的理念的比较 | 第82-84页 |
5.1.1 主要依据标准的比较 | 第82-83页 |
5.1.2 所秉持的理念的比较 | 第83-84页 |
5.2 中美高中生物教师集中式教师在职培训模式比较 | 第84-87页 |
5.2.1 培训组织管理的比较 | 第84-85页 |
5.2.2 培训内容的比较 | 第85页 |
5.2.3 培训方式的比较 | 第85-86页 |
5.2.4 培训评价的比较 | 第86-87页 |
5.2.5 培训的后续跟踪培养的比较 | 第87页 |
5.3 中美高中生物教师分散式教师在职培训模式比较 | 第87-89页 |
5.3.1 培训组织管理的比较 | 第87页 |
5.3.2 培训内容的比较 | 第87-88页 |
5.3.3 培训形式的比较 | 第88页 |
5.3.4 培训评价的比较 | 第88页 |
5.3.5 培训后续跟踪培养的比较 | 第88-89页 |
5.4 中美高中生物教师远程网络式教师在职培训模式比较 | 第89-90页 |
5.4.1 培训组织管理比较 | 第89页 |
5.4.2 培训内容比较 | 第89-90页 |
5.4.3 培训形式比较 | 第90页 |
5.5 高中生物教师在职培训模式反思 | 第90-91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启示 | 第91-9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91-92页 |
6.2 美国高中生物科学教师在职培训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第92-96页 |
6.2.1 更新教师在职培训理念 | 第93页 |
6.2.2 建立健全教师在职培训机制 | 第93-94页 |
6.2.3 创新教师在职培训内容 | 第94页 |
6.2.4 优化教师在职培训方式 | 第94-95页 |
6.2.5 完善教师在职培训评价体系 | 第95页 |
6.2.6 加强教师在职培训后续跟踪培养 | 第95-96页 |
6.3 本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96-97页 |
附录1 | 第97-101页 |
附录2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5页 |
致谢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