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一) 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二) 社工机构介入社区服务相关研究 | 第12页 |
三、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一) 社会治理理论 | 第12-13页 |
(二) 有限政府与服务型政府理论 | 第13页 |
(三) 第三方管理理论 | 第13-1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一) 个案研究法 | 第14页 |
(二) 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三) 参与式观察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政府购买服务模式下社工机构介入社区服务概述 | 第15-19页 |
一、相关基本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一) 社会工作者 | 第15页 |
(二) 社区社会工作 | 第15页 |
(三) 社会工作机构 | 第15-16页 |
(四) 政府购买社工服务 | 第16页 |
二、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实施模式 | 第16-19页 |
(一) 项目购买模式 | 第16-17页 |
(二) 岗位购买模式 | 第17页 |
(三) 两种模式的比较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政府购买服务模式下社工机构介入社区服务现状 | 第19-28页 |
一、基本情况概述 | 第19-20页 |
(一) A社工机构简介 | 第19页 |
(二) W社区服务中心简介 | 第19-20页 |
(三) A社工机构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概况 | 第20页 |
二、政府购买服务模式下社工机构介入社区服务的具体做法 | 第20-23页 |
(一) 调查社区居民需求,建立初步联系 | 第21页 |
(二) 有效链接资源,联合多元主体 | 第21-23页 |
(三) 满足多样性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 第23页 |
三、政府购买服务模式下社工机构介入社区服务的成效 | 第23-28页 |
(一)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创新社会服务方式 | 第23-24页 |
(二) 加强社区分工协作,缓解社区工作压力 | 第24页 |
(三) 提升社工机构影响力,推动社工服务发展 | 第24-25页 |
(四) 提高居民认可度,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 第25-28页 |
第三章 政府购买服务模式下社工机构介入社区服务的困境 | 第28-37页 |
一、政府层面存在的困境 | 第28-30页 |
(一) 政府对社会工作服务认知度不足 | 第28-29页 |
(二) 政府购买服务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 第29-30页 |
(三) 政府对承接机构的服务评估体系有待完善 | 第30页 |
二、社区层面存在的困境 | 第30-31页 |
(一) 社工机构与社区协调困难 | 第30-31页 |
(二) 社工机构工作者与社区工作者沟通不畅 | 第31页 |
三、社工机构层面存在的困境 | 第31-35页 |
(一) 社工机构承接服务的资源缺乏 | 第31-34页 |
(二) 社工机构服务工作中“去行政化”困难 | 第34页 |
(三) 社工机构的管理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 第34-35页 |
四、社区居民层面存在的困境 | 第35-37页 |
(一) 社区居民对政府购买社工服务认识不足 | 第35页 |
(二) 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政府购买服务模式下社工机构介入社区服务发展的建议 | 第37-44页 |
一、政府层面的建议 | 第37-39页 |
(一)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认知度 | 第37-38页 |
(二) 健全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体制机制 | 第38页 |
(三) 加强社工机构管理,健全评估机制 | 第38-39页 |
二、社区层面的建议 | 第39-40页 |
(一) 社区转变观念,增强合作意识 | 第39-40页 |
(二) 加强社区多元主体间沟通合作 | 第40页 |
三、社工机构层面的建议 | 第40-42页 |
(一)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承接服务的能力 | 第40-41页 |
(二) 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合理利用经费 | 第41-42页 |
(三) 完善机构内部管理,提高运作能力 | 第42页 |
四、社区居民层面的建议 | 第42-44页 |
(一) 提升社区居民对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认同感 | 第42页 |
(二) 转变居民观念,提高其参与度 | 第42-44页 |
结束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