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鲁棒性的道路交通网络设计问题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关键路段识关键路段识别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交通网络设计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第2章 城市道路交通网络设计与鲁棒优化理论 | 第17-23页 |
2.1 城市道路交通网络设计理论 | 第17-19页 |
2.1.1 城市道路交通网络设计问题概述 | 第17页 |
2.1.2 道路网络设计的一般双层规划模型 | 第17-19页 |
2.2 鲁棒优化理论 | 第19-22页 |
2.2.1 鲁棒优化概述 | 第19页 |
2.2.2 鲁棒优化原理 | 第19-20页 |
2.2.3 鲁棒优化的适用范围及模型建立 | 第20-21页 |
2.2.4 鲁棒优化问题的分类 | 第21-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路网鲁棒性的定义与评价指标 | 第23-32页 |
3.1 鲁棒性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 第23-25页 |
3.1.1 鲁棒性的基本概念 | 第23-25页 |
3.1.2 鲁棒性的分类 | 第25页 |
3.2 道路网络鲁棒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28页 |
3.3 路网鲁棒性的评价指标的确立 | 第28-31页 |
3.3.1 复杂网络的鲁棒性评价指标 | 第28-30页 |
3.3.2 路网的鲁棒性评价指标 | 第30-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基于鲁棒性的路网关键路段识别方法 | 第32-40页 |
4.1 关键路段的定义及识别 | 第32-37页 |
4.1.1 主要路段的定义及识别方法 | 第33-34页 |
4.1.2 重要路段的定义及识别方法 | 第34-36页 |
4.1.3 关键路段的定义及识别方法 | 第36-37页 |
4.2 关键路段识别实例 | 第37-3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5章 基于鲁棒性的道路网络设计模型及求解算法 | 第40-47页 |
5.1 问题阐述 | 第40页 |
5.2 基于鲁棒性的道路网络设计模型 | 第40-43页 |
5.2.1 网络设计目标 | 第40-41页 |
5.2.2 网络改进策略 | 第41页 |
5.2.3 模型构建 | 第41-43页 |
5.3 模型求解算法 | 第43-46页 |
5.3.1 上层函数的求解算法 | 第43-45页 |
5.3.2 下层函数的求解算法 | 第45-4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6章 基于鲁棒性的网路设计算例分析 | 第47-53页 |
6.1 关键路段识别 | 第48-50页 |
6.2 网络设计 | 第50-52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