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及其风险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3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6-8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6-7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3 对国内外研究的简要评述 | 第10-11页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1-13页 |
1.3.1 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3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分析 | 第13-25页 |
2.1 高新技术企业的界定和特征 | 第13-17页 |
2.1.1 高新技术企业的界定 | 第13-14页 |
2.1.2 高新技术企业的特征 | 第14-17页 |
2.2 高新技术企业的人力资本范围及特征 | 第17-21页 |
2.2.1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的范围 | 第17-19页 |
2.2.2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的特征 | 第19-21页 |
2.3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的价值及其计量方法 | 第21-25页 |
2.3.1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的价值 | 第21-22页 |
2.3.2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价值的计量方法 | 第22-25页 |
第三章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分析 | 第25-29页 |
3.1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涵义 | 第25页 |
3.2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特征 | 第25-26页 |
3.2.1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对象的复杂性 | 第26页 |
3.2.2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形式的灵活性 | 第26页 |
3.2.3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效果的实用性 | 第26页 |
3.3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形式 | 第26-29页 |
第四章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识别 | 第29-35页 |
4.1 高新技术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界定 | 第29页 |
4.2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 | 第29-31页 |
4.2.1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风险 | 第30页 |
4.2.2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载体风险 | 第30-31页 |
4.2.3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风险 | 第31页 |
4.3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类型 | 第31-35页 |
4.3.1 企业外部风险 | 第32-33页 |
4.3.2 企业内部风险 | 第33-35页 |
第五章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评估 | 第35-49页 |
5.1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评估的意义 | 第35页 |
5.2 专家评价法 | 第35-38页 |
5.2.1 专家绝对评价方法 | 第36-37页 |
5.2.2 专家相对评价法 | 第37-38页 |
5.3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38-49页 |
5.3.1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38-40页 |
5.3.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应用 | 第40-49页 |
第六章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防范策略 | 第49-58页 |
6.1 建设现代的企业文化 | 第49-50页 |
6.2 完善企业的招聘培训机制 | 第50-51页 |
6.2.1 完善企业的招聘机制 | 第50页 |
6.2.2 完善企业的培训机制 | 第50-51页 |
6.3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 第51-55页 |
6.3.1 薪金激励 | 第52页 |
6.3.2 产权激励 | 第52-53页 |
6.3.3 福利激励 | 第53-54页 |
6.3.4 机会激励 | 第54页 |
6.3.5 情感激励 | 第54-55页 |
6.4 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 | 第55-57页 |
6.4.1 契约约束 | 第55-56页 |
6.4.2 考核约束 | 第56-57页 |
6.5 重视流失风险的反馈作用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附录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