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程设计及开发--以《美术基础》课程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和课题提出第10-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课题提出第11-13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页
        1.2.1 研究的目的第13页
        1.2.2 研究的意义第13页
    1.3 研究综述第13-16页
        1.3.1 美术教学现状分析第13-16页
        1.3.2 微课程的现状第16页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6-17页
    1.5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5.1 文献研究法第17页
        1.5.2 问卷调查第17页
        1.5.3 访谈法第17-18页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18-22页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8-19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19-22页
        2.2.1 非正式学习理论第19-20页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20-22页
第3章“美术基础”微课程教学平台的设计及功能分析第22-33页
    3.1 美术基础课程微课程设计基础第22-27页
        3.1.1 微课程存在的问题第22页
        3.1.2 微课程学习的未来趋势分析第22页
        3.1.3 微课程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优势第22-24页
        3.1.4 微课程的特点第24页
        3.1.5 微课程教学平台的功能特点介绍第24-27页
    3.2 美术基础课程微课程的开发制作过程第27-30页
        3.2.1 教学对象分析第27-28页
        3.2.2“美术基础”微课程的教学设计第28-29页
        3.2.3 选择微课教学学习主题第29页
        3.2.4 制作“美术基础”微教学课件第29页
        3.2.5 确定细分微课知识点第29页
        3.2.6 撰写微视频拍摄脚本第29-30页
        3.2.7 微课视频后期编辑技术第30页
        3.2.8 微视频拍摄录制环节第30页
    3.3 微信公众平台的各模块在微课教学中的功能分析第30-33页
        3.3.1 基础消息能力第30-31页
        3.3.2 自定义菜单接口第31页
        3.3.3 语音识别第31页
        3.3.4 客服服务第31页
        3.3.5 网页授权接口第31页
        3.3.6 参数二维码接口第31页
        3.3.7 获取用户地址位置第31-32页
        3.3.8 获取基本信息、关注者接口、分组接口第32页
        3.3.9 上传下载多媒体接口第32-33页
第4章 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程的教学设计第33-41页
    4.1 基于微信平台微课程教学设计原则及目标第33-34页
        4.1.1 微信平台微课程教学设计原则第33页
        4.1.2 微信平台微课程教学设计目标第33-34页
    4.2 基于微课程在微信公众平台的扩展设计第34-37页
        4.2.1 信息通道模块第35-36页
        4.2.2 交互通道第36-37页
        4.2.3 扩展通道第37页
    4.3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微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第37-41页
        4.3.1 公众平台账号的注册第37-39页
        4.3.2 公众平台账号的管理第39页
        4.3.3 微课程的内容编制第39-41页
第5章 基于美术基础微课程在微信公众平台的教学试验及调试第41-52页
    5.1 应用准备第41-42页
    5.2 教学案例美术基础“透视”课程微课程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制作第42-47页
        5.2.1 透视微课程教学设计第42-44页
        5.2.2 透视微课程教学模式策略第44-45页
        5.2.3 透视微课程教学方法第45页
        5.2.4 透视微课程教学试验第45-46页
        5.2.5 微课程微信公众平台教学评价体系第46页
        5.2.6 微课程微信公众平台教学校外跟踪体系第46-47页
    5.3 教学情况调查和分析第47-52页
        5.3.1 调查情况说明第47-48页
        5.3.2 结果分析第48-52页
第6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第52-54页
    6.1 研究总结第52页
    6.2 未来的展望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5页
附录第55-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水下三维重建的光视觉特征提取与匹配方法研究
下一篇:论夫妻共同财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