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1章 夫妻共同财产制度的基本理论 | 第11-20页 |
1.1 夫妻共同财产制度的概念和特点 | 第11-13页 |
1.1.1 夫妻共同财产制度的概念 | 第11-12页 |
1.1.2 夫妻共同财产制度的特征 | 第12-13页 |
1.2 夫妻共同财产制度的基础和意义 | 第13-15页 |
1.2.1 夫妻共同财产制度的基础 | 第13-14页 |
1.2.2 夫妻共同财产制度的意义 | 第14-15页 |
1.3 夫妻共同财产制度的内容 | 第15-17页 |
1.3.1 一般共同制 | 第16页 |
1.3.2 动产及所得共同制 | 第16页 |
1.3.3 所得共同制 | 第16页 |
1.3.4 有限共同制 | 第16页 |
1.3.5 延续共同财产制 | 第16-17页 |
1.3.6 剩余共同制 | 第17页 |
1.3.7 劳动所得共同制 | 第17页 |
1.4 我国夫妻共同财产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7-20页 |
1.4.1 封建时期的家庭财产制 | 第18页 |
1.4.2 民国时期的夫妻共同财产制 | 第18页 |
1.4.3 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夫妻共同财产制 | 第18页 |
1.4.4 建国后的夫妻共同财产制 | 第18-20页 |
第2章 夫妻共同财产制度的比较法研究 | 第20-25页 |
2.1 域外各国夫妻共同财产制度的比较法研究 | 第20-21页 |
2.1.1 日耳曼法的夫妻共同财产制度 | 第20页 |
2.1.2 法国法的夫妻共同财产制度 | 第20页 |
2.1.3 前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夫妻共同财产制度 | 第20-21页 |
2.2 域外各国夫妻共同财产制度立法对我们的启示 | 第21-22页 |
2.3 我国诸法域夫妻财产制的比较法研究 | 第22-23页 |
2.4 所得共有制与一般共有制的比较法研究 | 第23-25页 |
2.4.1 所得共有制 | 第23-24页 |
2.4.2 一般共有制 | 第24-25页 |
第3章 我国夫妻共同财产制度的现状与不足 | 第25-30页 |
3.1 我国夫妻共同财产制的立法现状 | 第25-26页 |
3.2 我国夫妻共同财产制的不足 | 第26-30页 |
3.2.1 立法不系统,体系不完整 | 第26-27页 |
3.2.2 夫妻分居期间财产认定问题不明确 | 第27-28页 |
3.2.3 无形财产中的期待利益问题不清晰 | 第28页 |
3.2.4 夫妻债务问题和责任承担问题不明确 | 第28-30页 |
第4章 完善我国夫妻共同财产制度的思考 | 第30-39页 |
4.1 建立夫妻财产制度中的通则性规定 | 第30-33页 |
4.1.1 规定法定财产制为主要,约定财产制为辅助的夫妻财产制度 | 第30-31页 |
4.1.2 确定夫妻对共同财产拥有知情权,夫妻之间对自己拥有共同财产份额的处理存在告知义务 | 第31页 |
4.1.3 规定夫妻有维持家庭的责任和义务 | 第31页 |
4.1.4 规定夫妻有正确管理夫妻财产的义务 | 第31-32页 |
4.1.5 规定夫妻财产认定与分割的基本原则 | 第32-33页 |
4.2 对夫妻分居期间财产制度加以完善 | 第33-35页 |
4.2.1 建立夫妻分居期间财产公示制度 | 第33-34页 |
4.2.2 设立夫妻分居期间的财产所得归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规定 | 第34页 |
4.2.3 设立夫妻分居期间的债务由夫或妻一方承担的规定 | 第34页 |
4.2.4 建立非常夫妻财产制度 | 第34-35页 |
4.3 确立并完善可期待夫妻财产利益的补偿机制 | 第35-37页 |
4.4 加强夫妻债务承担问题的制度完善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