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当代文学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变迁历史中的浮沉 | 第12-24页 |
第一节 “十七年”及文革时期文学的发展与中学语文教材编写的疏离与统一 | 第12-16页 |
(一) 建国初年:“时文”入选教材的政治意义 | 第12-13页 |
(二) “十七年”:文学与语文教材的统一与背离 | 第13-14页 |
(三) “文革”时期:语文教育与文学的发展“脱轨” | 第14-16页 |
第二节 新时期被中学语文教材疏远的当代文学 | 第16-21页 |
(一) 1978-1986:教材一体化时期当代文学与中学语文教材的微妙关系 | 第16-19页 |
(二) 1987-1999:思想冲击期时代性与经典性的对抗 | 第19-21页 |
第三节 新世纪新课改背景下的当代文学课文的“繁荣”与“尴尬” | 第21-24页 |
(一) 新课改时期当代文学作品的“教育春天” | 第21-22页 |
(二) 新课改时期当代文学作品“繁荣”背后的“尴尬”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当代文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价值 | 第24-29页 |
第一节 母语学习鲜活的素材 | 第24-25页 |
(一) 鲜活的语言学习素材 | 第24-25页 |
(二) 有共鸣的作文学习启示 | 第25页 |
第二节 文学教育富有生命力的范本 | 第25-29页 |
(一) 多元探索期人文精神的张扬 | 第26页 |
(二) 素质教育下文学教育的与时俱进 | 第26-27页 |
(三) 创新时代思考力、创新力的启发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当前中学语文教育中当代文学作品的教学策略 | 第29-36页 |
第一节 将“当代文学”概念引入中学语文教育 | 第29-30页 |
(一) 中学语文教育中“当代文学”概念的缺失 | 第29页 |
(二) “当代文学”概念的确立对中学语文教育的影响 | 第29-30页 |
第二节 提升当代文学选文的优质性与教材编排的合理性 | 第30-33页 |
(一) 正确处理“经典”与“当代”的关系 | 第30-32页 |
(二) 选文文质兼美,编排合理自然 | 第32-33页 |
第三节 重视文学教育与提高教师的素养 | 第33-36页 |
(一) 应试教育与文学教育的兼顾 | 第33-34页 |
(二) 提高教师的当代文学素养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