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校教师薪酬制度比较研究--以湖南大学和加州大学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3 研究综述 | 第15页 |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高校教师薪酬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1.1 薪酬 | 第16页 |
2.1.2 高校教师薪酬 | 第16-17页 |
2.1.3 高校教师薪酬制度 | 第17页 |
2.2 高校教师薪酬制度的经济学理论 | 第17-19页 |
2.2.1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7-18页 |
2.2.2 均衡工资理论 | 第18页 |
2.2.3 效率薪酬理论 | 第18-19页 |
2.3 高校教师薪酬制度的管理学理论 | 第19-21页 |
2.3.1 需要层次理论 | 第19页 |
2.3.2 公平理论 | 第19-20页 |
2.3.3 因素理论 | 第20-21页 |
第3章 美国高校教师的薪酬结构分析 | 第21-26页 |
3.1 美国高校教师薪酬的主要薪资制度 | 第21-22页 |
3.1.1 单一薪资制 | 第21页 |
3.1.2 签约薪资制 | 第21-22页 |
3.1.3 美国高校两种主要薪资制的比较 | 第22页 |
3.2 美国高校教师薪酬结构 | 第22-26页 |
3.2.1 加州大学教师薪级制度分析 | 第22-24页 |
3.2.2 美国高校教师薪酬组成部分 | 第24页 |
3.2.3 美国高校教师薪酬结构特点分析 | 第24-26页 |
第4章 我国高校教师的薪酬结构分析 | 第26-35页 |
4.1 我国高校教师薪酬结构现状 | 第26-27页 |
4.2 湖南大学教师薪酬结构分析 | 第27-30页 |
4.3 我国高校教师薪酬结构特点及问题 | 第30-35页 |
4.3.1 结构复杂名目繁多,管理成本偏高 | 第30-31页 |
4.3.2 基本工资比例偏低,激励功能弱化 | 第31-32页 |
4.3.3 考核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不长效 | 第32-35页 |
第5章 中美高校教师薪酬水平的比较研究 | 第35-47页 |
5.1 我国高校教师薪酬外部竞争力分析 | 第36-41页 |
5.1.1 与美国高校教师薪酬水平的比较 | 第36-40页 |
5.1.2 与国内其他行业薪酬水平的比较 | 第40-41页 |
5.2 我国高校教师薪酬内部公平性分析 | 第41-47页 |
5.2.1 湖南大学教师收入差异分析 | 第41-43页 |
5.2.2 基于职称差异的中美收入比较 | 第43-45页 |
5.2.3 基于学科差异的中美收入比较 | 第45-47页 |
第6章 美国高校教师薪酬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47-52页 |
6.1 优化薪酬结构,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 第47-48页 |
6.1.1 简化并规范薪酬结构 | 第47页 |
6.1.2 强调保障性的基本薪酬 | 第47-48页 |
6.1.3 健全薪酬福利制度 | 第48页 |
6.2 提高薪酬水平,加强外部竞争力 | 第48-49页 |
6.2.1 加大教育投入和财政支持 | 第48页 |
6.2.2 适度引入市场机制 | 第48-49页 |
6.2.3 拓宽经费来源渠道 | 第49页 |
6.3 合理托低抬高,注重内部公平性 | 第49-50页 |
6.3.1 适度平衡学科差异 | 第49页 |
6.3.2 合理调节个体差异 | 第49-50页 |
6.3.3 加大对青年教师的投入 | 第50页 |
6.4 调整管理模式,健全薪酬管理机制 | 第50-52页 |
6.4.1 实行教师分类管理 | 第50页 |
6.4.2 完善薪酬考核体系 | 第50-51页 |
6.4.3 下放收入分配重心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8-59页 |
附录B 美国高校教师薪酬数据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