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师范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

高师院校准教师专业素养水平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23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0页
        (一)教师人力资源水平是学校发展的关键第10页
        (二)准教师是教师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预备力量第10页
    二、概念界定第10-11页
        (一)准教师第10页
        (二)专业素养第10-11页
    三、文献综述第11-17页
        (一)关于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第11页
        (二)关于准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第11-12页
        (三)关于师范生专业素养的研究第12-17页
        (四)文献综述小结第17页
    四、研究思路第17-19页
    五、研究方法第19-23页
        (一)文献研究法第19页
        (二)调查研究法第19-23页
第一章 准教师专业素养的理论第23-26页
    一、准教师的含义第23-24页
        (一)准教师第23页
        (二)研究准教师的意义第23-24页
    二、教师专业素养的含义第24-25页
        (一)专业素养第24页
        (二)教师专业素养第24-25页
    三、基于教师专业发展标准衡量准教师的专业素养第25-26页
第二章 准教师专业素养水平的现状分析第26-53页
    一、准教师专业素养总体水平较好第26页
    二、准教师专业素养水平的具体表现不一第26-47页
        (一)准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水平的分析第26-33页
        (二)准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分析第33-39页
        (三)准教师专业能力水平的分析第39-47页
    三、师范专业准教师专业素养水平高于非师范专业准教师第47-53页
        (一)师范专业准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水平高于非师范专业准教师第47-48页
        (二)师范专业准教师专业知识水平高于非师范专业准教师第48-50页
        (三)师范专业准教师专业能力强于非师范专业准教师第50-53页
第三章 影响准教师专业素养水平的因素分析第53-62页
    一、影响准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因素分析第53-56页
        (一)个人因素:职业认知程度不够第53-55页
        (二)学校因素:课程设置不全面第55-56页
    二、影响准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因素分析第56-57页
        (一)个人因素:学习积极程度不高第56页
        (二)学校因素: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第56-57页
    三、影响准教师专业能力的因素分析第57-62页
        (一)个人因素:自身教学反思不够第58页
        (二)学校因素:培养目标笼统、课程实施不到位第58-62页
第四章 提升准教师专业素养水平的建议第62-67页
    一、巩固准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水准第62-64页
        (一)提高准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第62-63页
        (二)设置可操作的师德教育目标第63页
        (三)完善切合实际的师德教育内容第63页
        (四)构建科学完善的师德评价体系第63页
        (五)促进准教师良好学习行为的养成第63-64页
    二、提升准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第64页
        (一)准教师培养目标与各学科专业发展相结合第64页
        (二)合理整合教育资源,强化实践技能训练第64页
    三、强化准教师的专业能力第64-67页
        (一)提供反馈和技术支持第65页
        (二)加强“大学-中小学”的合作第65-66页
        (三)增加到中学实践的机会第66-67页
结语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附录第72-80页
后记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政治参与研究
下一篇:高职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