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理论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提问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前言 | 第8-11页 |
(一)选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8-9页 |
(二)基本思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一、对话理论与语文课堂提问理论 | 第11-18页 |
(一)、对话理论研究 | 第11-14页 |
1.哲学的对话理论研究 | 第11-12页 |
2.语用学的对话理论研究 | 第12-13页 |
3.接受美学的对话理论研究 | 第13-14页 |
(二)、语文课堂提问的相关研究 | 第14-18页 |
1.课堂提问的内涵 | 第14页 |
2.对话背景下课堂提问的特征 | 第14-16页 |
3.对话背景下课堂提问的价值 | 第16-18页 |
二、对话理论背景下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及原因 | 第18-24页 |
(一)、提问现状 | 第18-20页 |
1.问题简单 对话浅显 | 第18-19页 |
2.深奥晦涩 无从对话 | 第19页 |
3.问题零散 流于形式 | 第19页 |
4.只发不收 单向对话 | 第19-20页 |
(二)、原因分析 | 第20-24页 |
1.问题缺乏系统性 | 第20页 |
2.问题缺少开放性 | 第20-21页 |
3.缺少对话平台 | 第21页 |
4.缺少导答 | 第21页 |
5.缺少追问 | 第21-22页 |
6.对话缺少多维性 | 第22-24页 |
三、对话理论背景下语文课堂提问的原则与类型 | 第24-30页 |
(一)、提问原则 | 第24-27页 |
1.整体性原则 | 第24-25页 |
2.开放性原则 | 第25-26页 |
3.层次性原则 | 第26页 |
4.序列性原则 | 第26-27页 |
(二)、提问类型 | 第27-30页 |
1.核心问 | 第27页 |
2.启发问 | 第27-28页 |
3.矛盾问 | 第28页 |
4.探究问 | 第28-29页 |
5.质疑问 | 第29-30页 |
四、对话理论背景下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 | 第30-45页 |
(一)、确定课堂提问切入点 | 第30-34页 |
1.针对教学重点设问 | 第30-31页 |
2.针对教学难点处提问 | 第31页 |
3.针对文本模糊处设问 | 第31-32页 |
4.针对文本细节处设问 | 第32-33页 |
5.针对矛盾处设问 | 第33页 |
6.针对文本留白处设问 | 第33-34页 |
(二)、追求课堂提问艺术 | 第34-40页 |
1.直问 | 第34-35页 |
2.追问 | 第35-38页 |
3.引问 | 第38-40页 |
(三)、搭建对话平台 | 第40-45页 |
1.对话土壤 自由平等 | 第40-41页 |
2.分组合作 自主探究 | 第41页 |
3.引入材料 促进对话 | 第41-43页 |
4.导学学案 有备而来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