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论 | 第10-1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2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7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7页 |
(二)案例研究法 | 第17-18页 |
(三)比较研究法 | 第18页 |
(四)归纳总结法 | 第18页 |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18-19页 |
(一)创新之处 | 第18页 |
(二)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工具 | 第19-22页 |
一、基本概念 | 第19页 |
(一)文化 | 第19页 |
(二)医院文化 | 第19页 |
二、理论工具 | 第19-22页 |
(一)符号学理论 | 第19-20页 |
(二)文化价值理论 | 第20-21页 |
(三)接受理论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文化建设的现状 | 第22-28页 |
一、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实施文化战略的原因 | 第22-24页 |
(一)重要性 | 第22-23页 |
(二)迫切性 | 第23-24页 |
二、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院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 第24-28页 |
(一)立足全局谋划文化战略建设 | 第24页 |
(二)打造品牌文化提高员工素质 | 第24-26页 |
(三)创新形式增强医院团队活力 | 第26页 |
(四)注重实效提升人文服务层次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文化建设的特色 | 第28-34页 |
一、思想引领增强员工归属感 | 第28-29页 |
(一)信念教育塑造核心价值 | 第28-29页 |
(二)道德讲堂选树身边典型 | 第29页 |
二、文化建设孕育医者仁心 | 第29-30页 |
(一)文化十年构建人文理念 | 第29-30页 |
(二)志愿文化提升文明内涵 | 第30页 |
三、品牌树立强化专业素养 | 第30-31页 |
(一)不拘一格,人才辈出 | 第30-31页 |
(二)学科建设,荟萃群英 | 第31页 |
(三)国际交流,拓展视野 | 第31页 |
四、建章立制心系员工甘苦 | 第31-34页 |
(一)循章建制保障员工权益 | 第31-32页 |
(二)搭建平台丰富员工生活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4-39页 |
一、医院文化建设的制度规范和理论指导不足 | 第34-35页 |
(一)医院文化建设的制度体系不健全 | 第34页 |
(二)理论指导缺乏,文化执行监督不足 | 第34-35页 |
二、文化建设个性与创新力不足 | 第35-36页 |
(一)缺乏医院个性文化 | 第35页 |
(二)文化建设创新力度不足 | 第35-36页 |
三、没有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文化理念 | 第36-37页 |
(一)精神文化建设力度不足 | 第36页 |
(二)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 第36-37页 |
四、医学人文教育缺失文化执行力不足 | 第37-39页 |
(一)医学人文教育缺失 | 第37页 |
(二)医院文化与医院教学的联系不足 | 第37-39页 |
第五章 完善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文化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 第39-50页 |
一、加强制度文化和理论建设 | 第39-41页 |
(一)加强医院文化的理论指导 | 第39页 |
(二)健全完善医院各项管理制度 | 第39-40页 |
(三)完善制度设计,发扬员工的“主人翁”精神 | 第40-41页 |
(四)强化制度落实,监控调整制度运行 | 第41页 |
二、构建多元主体建设的医院特色文化建设机制 | 第41-43页 |
(一)建立多方合作评价体系 | 第42页 |
(二)创新是特色文化建设的灵魂 | 第42-43页 |
(三)构建个性医院文化 | 第43页 |
三、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 第43-45页 |
(一)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 第43-44页 |
(二)建立以职工为核心的管理机制 | 第44页 |
(三)塑造和谐便捷的人文服务环境 | 第44-45页 |
四、重视文化建设与医学人文教育的有机统一 | 第45-47页 |
(一)创新医学人文教育方法 | 第45-46页 |
(二)提高医学生医院文化建设的参与感 | 第46页 |
(三)加强医院文化与医学教育的联系 | 第46-47页 |
五、营造医院文化健康发展的外部土壤 | 第47-50页 |
(一)患者 | 第47页 |
(二)政府 | 第47-48页 |
(三)社会媒体 | 第48页 |
(四)第三部门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后记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