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第二节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第三节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页 |
第四节 本课题的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的理论基础 | 第13-24页 |
第一节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基本内涵 | 第13-14页 |
第二节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系统特征 | 第14-16页 |
一、整体性特征 | 第14页 |
二、开放性特征 | 第14-15页 |
三、自组织性特 | 第15页 |
四、动态性特征 | 第15-16页 |
第三节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行模式 | 第16-17页 |
第四节 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和运行的影响因素 | 第17-21页 |
一、外部因素 | 第17-20页 |
二、内部因素 | 第20-21页 |
第五节 科技企业孵化发展能力分析 | 第21-24页 |
一、企业成长性 | 第22-23页 |
二、孵化器自身发展 | 第23页 |
三、社会贡献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常州高新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现状分析 | 第24-32页 |
第一节 常州高新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现状 | 第24页 |
第二节 常州高新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特点 | 第24-29页 |
一、孵化企业能力逐年增强 | 第24-25页 |
二、孵化器发展呈现多种形态发展 | 第25页 |
三、高新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 | 第25-27页 |
四、科技企业孵化器各有特色 | 第27-28页 |
五、政府投资和银行贷款力度加大 | 第28页 |
六、大规模吸纳创业大学生以及留学归国人员 | 第28-29页 |
第三节 常州高新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一、投资形式及主体单一 | 第29页 |
二、孵化器管理人才缺乏、人员配置不当 | 第29页 |
三、孵化器分布不均衡、网络建设滞后 | 第29-30页 |
四、硬件过“硬”,软件太“软” | 第30页 |
五、市场程度和管理能力较低、孵化企业“老化” | 第30页 |
六、对政府的依靠性强,对政策的依赖性高 | 第30-31页 |
七、社会投资渠道缺乏,投资结构不合理 | 第31页 |
八、常州高新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现有评价体系及不足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常州高新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评价体系构建 | 第32-46页 |
第一节 国内孵化器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 | 第32-34页 |
一、国内孵化器评价方法 | 第32-33页 |
二、国内孵化器绩效评价体系 | 第33页 |
三、简要评述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常州高新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评价体系构建 | 第34-41页 |
一、发展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 | 第34-35页 |
二、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5页 |
三、发展评价分析过程 | 第35-36页 |
四、常州高新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评价绩效体系指标建立和筛选 | 第36-41页 |
第三节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1-46页 |
一、德尔菲法 | 第42页 |
二、层次分析法 | 第42-44页 |
三、变异系数法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常州高新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评价 | 第46-59页 |
第一节 常州高新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基本状况及数据采集处理 | 第46-47页 |
一、常州高新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基本状况 | 第46页 |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46-47页 |
第二节 发展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47-52页 |
一、一级指标的相对重要性 | 第47页 |
二、一级指标相对于总指标的相对权重 | 第47-49页 |
三、二级指标相对于一级指标的权重 | 第49-51页 |
四、孵化器发展评价各指标权 | 第51-52页 |
第三节 常州高新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评价 | 第52-55页 |
一、指标选取 | 第52页 |
二、计算各指标的计量分值 | 第52-55页 |
第四节 结果分析 | 第55-59页 |
一、评价结果 | 第55-56页 |
二、一级指标同向性分析 | 第56-57页 |
三、一级指标相关性分析 | 第57-59页 |
第六章 促进常州高新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59-66页 |
第一节 充分发挥政府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水平的引领作用 | 第59-62页 |
一、制定发展规划 | 第59-60页 |
二、完善产业政策 | 第60-61页 |
三、重视人才政策 | 第61-62页 |
四、拓宽融资渠道 | 第62页 |
五、完善评价体系 | 第62页 |
第二节 大力加强常州高新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自身的建设 | 第62-66页 |
一、明确发展目标,建立不同发展模式的孵化器 | 第62-63页 |
二、构建合理的组织结构 | 第63页 |
三、完善进出机制 | 第63-64页 |
四、完善服务功能,提高孵化质量 | 第64-65页 |
五、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环境建设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