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我国建筑业的现状研究 | 第8-18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我国建筑业概况 | 第8-12页 |
1.2.1 建筑业是我国的一项支柱产业 | 第9-11页 |
1.2.2 我国建筑业的国际地位 | 第11-12页 |
1.3 我国建筑业面临的机遇 | 第12-13页 |
1.4 我国建筑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 第13-18页 |
第二章 精益建筑理论 | 第18-27页 |
2.1 精益生产和精益思想 | 第18-19页 |
2.2 精益建筑的起源与发展 | 第19-21页 |
2.2.1 研究精益建筑的国际组织 | 第19-20页 |
2.2.2 精益建筑的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2.3 建筑过程也是一种生产过程 | 第21-23页 |
2.3.1 建筑生产管理理论 | 第21-22页 |
2.3.2 建筑产品的特点 | 第22-23页 |
2.4 精益建筑的基本思想 | 第23-27页 |
2.4.1 精益建筑的目标 | 第23-26页 |
2.4.2 精益建筑的方法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最后计划者(LP)方法 | 第27-34页 |
3.1 最后计划者(LAST PLANNER TM)方法的概念和发展 | 第27-28页 |
3.2 传统计划系统 | 第28-29页 |
3.3 最后计划者系统(LAST PLANNER SYSTEM) | 第29-34页 |
3.3.1 概念 | 第29-30页 |
3.3.2 LP 系统的绩效考核 | 第30-32页 |
3.3.3 屏蔽生产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关键链的基本思想和理论基础 | 第34-49页 |
4.1 约束理论TOC | 第34-38页 |
4.1.1 约束理论TOC 的起源 | 第34-35页 |
4.1.2 约束理论TOC 的核心步骤 | 第35-37页 |
4.1.3 约束理论TOC 的管理原则 | 第37-38页 |
4.2 关键链法的提出 | 第38-39页 |
4.3 传统计划控制的瓶颈问题分析 | 第39-42页 |
4.3.1 计划周期过长原因分析 | 第39-40页 |
4.3.2 项目进度超期的原因分析 | 第40-42页 |
4.4 关键链对传统进度控制问题的改进 | 第42-45页 |
4.5 缓冲区的设置 | 第45-49页 |
4.5.1 项目缓冲与汇入缓冲理论基础 | 第45-47页 |
4.5.2 设置项目缓冲和汇入缓冲的方法 | 第47-49页 |
第五章 LP 方法与关键链法的整合应用 | 第49-70页 |
5.1 推式和拉式计划结合的启发 | 第49-50页 |
5.2 LP 方法与关键链法的结合 | 第50-54页 |
5.2.1 两种思想的“冲突”和契合点 | 第50-52页 |
5.2.2 两种思想的结合 | 第52-54页 |
5.3 基于精益建筑的改进关键链法 | 第54-61页 |
5.3.1 影响工期的因素 | 第54-58页 |
5.3.2 影响工期风险的综合评价方法 | 第58-61页 |
5.4 算例 | 第61-70页 |
5.4.1 传统关键路径法对问题的求解 | 第62页 |
5.4.2 PERT 技术对问题的求解 | 第62-63页 |
5.4.3 改进关键链法对问题的求解 | 第63-68页 |
5.4.4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8-7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0-71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