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 第10页 |
1.1.2 网络技术促进传统主题式学习的变革 | 第10-11页 |
1.1.3 SNS 网络逐渐应用于教育领域 | 第11页 |
1.2 研究假设的建立 | 第11-12页 |
1.3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9页 |
1.3.1 主题式学习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SNS 国外发展现状及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 第14-16页 |
1.3.3 SNS 国内发展现状及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 第16-19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9-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第2章 基本概念界定与理论 | 第21-32页 |
2.1 SNS | 第21-22页 |
2.1.1 SNS 定义 | 第21页 |
2.1.2 SNS 与其他社交应用的比较 | 第21页 |
2.1.3 SNS 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2.2 主题式学习 | 第22-25页 |
2.2.1 主题式学习定义 | 第22-23页 |
2.2.2 主题式学习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2.3 基于 SNS 网络的主题式学习 | 第25-26页 |
2.3.1 基于 SNS 网络的主题式学习定义 | 第25页 |
2.3.2 SNS 网络实现主题式学习的优势 | 第25-26页 |
2.4 本研究的平台与课程定位 | 第26-29页 |
2.4.1 本研究的课程定位 | 第26-27页 |
2.4.2 本研究的平台定位 | 第27-29页 |
2.5 基于 SNS 的主题式学习前期调查问卷分析 | 第29-32页 |
第3章 基于 SNS 的大学语文主题式学习设计 | 第32-44页 |
3.1 基于 SNS 的大学语文主题式学习设计的原则 | 第32-33页 |
3.2 基于 SNS 的大学语文主题式学习设计前期分析 | 第33-35页 |
3.2.1 学习者分析 | 第33页 |
3.2.2 学习内容分析 | 第33-34页 |
3.2.3 学习目标分析 | 第34-35页 |
3.3 基于 SNS 的大学语文主题式学习要素设计 | 第35-44页 |
3.3.1 学习目标设计 | 第36-37页 |
3.3.2 学习主题设计 | 第37-38页 |
3.3.3 学习环境设计 | 第38-39页 |
3.3.4 学习活动组织形式设计 | 第39-40页 |
3.3.5 学习活动规则设计 | 第40页 |
3.3.6 学习活动流程设计 | 第40-43页 |
3.3.7 学习评价设计 | 第43-44页 |
第4章 基于 SNS 的大学语文主题式学习案例设计与实施 | 第44-70页 |
4.1 基于 SNS 的大学语文主题式学习案例设计 | 第44-48页 |
4.1.1 学习者选择与分析 | 第44-45页 |
4.1.2 学习内容选择与主题设计 | 第45页 |
4.1.3 学习目标设计 | 第45-46页 |
4.1.4 学习小组划分及学习规则的设计 | 第46页 |
4.1.5 学习资源设计 | 第46-47页 |
4.1.6 学习工具设计 | 第47-48页 |
4.2 基于 SNS 的学习环境的创设 | 第48-52页 |
4.3 案例实施过程与跟踪 | 第52-67页 |
4.3.1 第一阶段:《红楼梦》背景知识探索 | 第52-58页 |
4.3.2 第二阶段:《红楼梦》经典视频赏析 | 第58-65页 |
4.3.3 第三阶段:《红楼梦》扩展阅读 | 第65-67页 |
4.3.4 学习活动评价 | 第67页 |
4.4 基于 SNS 的大学语文主题式学习案例实施效果分析 | 第67-70页 |
4.4.1 过程性评价 | 第67页 |
4.4.2 结果性评价 | 第67-70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1页 |
5.1 研究总结 | 第70页 |
5.2 研究不足和建议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附录 | 第73-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