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3.1 物理概念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2 热学概念的认识现状(或学习进阶)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3 美国NGSS中有关核心概念及其学习进阶的研究 | 第17-19页 |
1.4 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20-26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2.1.1“物理概念”概念界定 | 第20页 |
2.1.2“学习进阶”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2.2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有关观点 | 第21-22页 |
2.3 中学物理热学概念体系分析 | 第22-25页 |
2.3.1 初中 | 第22-24页 |
2.3.2 高中 | 第24-25页 |
2.4 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初中生气体概念调查结果分析 | 第26-38页 |
3.1 调查问卷的编制 | 第26页 |
3.2 被试的选择 | 第26-27页 |
3.3 访谈提纲的设计 | 第27页 |
3.4 调查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27-28页 |
3.5 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28-37页 |
3.5.1 识别气体 | 第28-29页 |
3.5.2 气体颜色和气味 | 第29-30页 |
3.5.3 气体质量、体积和密度 | 第30-33页 |
3.5.4 气体的温度 | 第33页 |
3.5.5 气体的压强 | 第33-35页 |
3.5.6 气体的运动 | 第35-37页 |
3.6 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高中生气体概念调查结果分析 | 第38-52页 |
4.1 调查问卷的编制 | 第38-39页 |
4.2 被试的选择 | 第39页 |
4.3 访谈提纲的设计 | 第39-40页 |
4.4 调查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40-41页 |
4.5 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41-50页 |
4.5.1 气体微观结构 | 第41-42页 |
4.5.2 气体的颜色和气味 | 第42页 |
4.5.3 气体的温度 | 第42-44页 |
4.5.4 气体的体积 | 第44-45页 |
4.5.5 气体的压强 | 第45-48页 |
4.5.6 气体的运动 | 第48-49页 |
4.5.7 理想气体模型 | 第49-50页 |
4.6 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初中生热学中能量相关概念调查结果分析 | 第52-64页 |
5.1 调查问卷的编制 | 第52页 |
5.2 被试的选择 | 第52-53页 |
5.3 访谈提纲的设计 | 第53页 |
5.4 调查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53-54页 |
5.5 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54-63页 |
5.5.1 温度 | 第54-56页 |
5.5.2 内能 | 第56-59页 |
5.5.3 热量 | 第59-61页 |
5.5.4 热传递 | 第61-63页 |
5.6 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高中生热学中能量相关概念调查结果分析 | 第64-76页 |
6.1 调查问卷的编制 | 第64页 |
6.2 被试的选择 | 第64-65页 |
6.3 访谈提纲的设计 | 第65页 |
6.4 调查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65-66页 |
6.5 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66-74页 |
6.5.1 温度 | 第66-69页 |
6.5.2 内能 | 第69-72页 |
6.5.3 热力学第一定律 | 第72-73页 |
6.5.4 热力学第二定律 | 第73-74页 |
6.6 小结 | 第74-76页 |
第七章 温度概念学习进阶 | 第76-80页 |
7.1 中美课程标准研究 | 第76-78页 |
7.1.1 我国物理课程标准 | 第76-77页 |
7.1.2 美国科学课程标准 | 第77页 |
7.1.3 中美课程标准综合分析 | 第77-78页 |
7.2 建构温度概念学习进阶 | 第78-80页 |
第八章 研究成果与不足 | 第80-84页 |
8.1 中学生对热学概念的认识现状 | 第80-81页 |
8.1.1 中学生气体概念调查结果分析 | 第80页 |
8.1.2 中学生能量相关概念调查结果分析 | 第80-81页 |
8.2 中学生温度概念学习进阶研究结果 | 第81页 |
8.3 展望与不足 | 第81-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附录1 | 第88-90页 |
附录2 | 第90-94页 |
附录3 | 第94-96页 |
附录4 | 第96-9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8-100页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