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6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 1.2.1 大学教师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0-11页 |
| 1.2.2 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1-12页 |
| 1.2.3 大学教师评价的研究 | 第12-13页 |
| 1.2.4 大学学术生态环境的研究 | 第13-14页 |
| 1.2.5 对以往研究简评 | 第14页 |
| 1.3 研究框架 | 第14-16页 |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1.3.3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2 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24页 |
| 2.1 论基础 | 第16-20页 |
| 2.1.1 大学教师发展理论 | 第16-17页 |
| 2.1.2 教育评价理论 | 第17-19页 |
| 2.1.3 生态学理论 | 第19-20页 |
| 2.1.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0页 |
| 2.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4页 |
| 2.2.1 研究型大学 | 第20-21页 |
| 2.2.2 研究型大学教师 | 第21-23页 |
| 2.2.3 学术 | 第23页 |
| 2.2.4 学术生态环境 | 第23-24页 |
| 3 研究型大学教师学术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4-33页 |
| 3.1 评价理论模型的构建 | 第24-25页 |
| 3.2 研究型大学教师学术生态环境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25-27页 |
| 3.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25-26页 |
| 3.2.2 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26-27页 |
| 3.2.3 评价指标的解释 | 第27页 |
| 3.3 研究型大学教师学术生态环境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27-33页 |
| 3.3.1 层次分析法 | 第27-30页 |
| 3.3.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0-33页 |
| 4 研究型大学教师学术生态环境评价分析 | 第33-51页 |
| 4.1 研究假设 | 第33页 |
| 4.2 研究对象的确定 | 第33-34页 |
| 4.3 问卷的编制、发放及计分方法 | 第34-37页 |
| 4.3.1 问卷的编制 | 第34-35页 |
| 4.3.2 问卷的发放 | 第35-36页 |
| 4.3.3 问卷的计分方法 | 第36-37页 |
| 4.4 信度效度分析 | 第37-39页 |
| 4.4.1 信度分析 | 第37页 |
| 4.4.2 效度分析 | 第37-39页 |
| 4.5 评价结果 | 第39-51页 |
| 4.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9-42页 |
| 4.5.2 方差分析 | 第42-51页 |
| 5 完善研究型大学教师学术生态环境的对策建议 | 第51-57页 |
| 5.1 保障教师学术活动物质资源的投入 | 第51-52页 |
| 5.2 加大对青年教师学术活动的支持力度 | 第52-53页 |
| 5.3 改革研究型大学教师学术评价制度 | 第53-54页 |
| 5.4 完善研究型大学教师晋升及薪酬制度 | 第54-55页 |
| 5.5 加强教师学术活动科学性、规范性 | 第55页 |
| 5.6 营造积极的学术氛围 | 第55-57页 |
| 结论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附录A 研究型大学教师学术生态环境调查问卷 | 第62-6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