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6页 |
1.1.1 化学计算在高中化教学中的地位 | 第8-13页 |
1.1.2 高中化学计算教学现状分析 | 第13-16页 |
1.2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6-19页 |
1.2.1 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1.2.2 文献的启示 | 第19页 |
1.3 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 第19-21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教材中计算类问题的教学策略 | 第21-28页 |
2.1 化学计算的基本特点 | 第21页 |
2.1.1 化学计算的基本特点 | 第21页 |
2.1.2 高中化学计算技能的特点 | 第21页 |
2.2 必修1教材中化学计算的内容、题型及解题技巧 | 第21-23页 |
2.2.1 化学计算的内容 | 第22页 |
2.2.2 化学计算的题型 | 第22-23页 |
2.2.3 化学计算常见解题技巧 | 第23页 |
2.3 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2.3.1 建构主义理论基础 | 第23-24页 |
2.3.2 教育学基础 | 第24页 |
2.3.3 心理学基础 | 第24-25页 |
2.4 计算类问题的教学策略 | 第25-28页 |
2.4.1 以直观克抽象,构建概念图,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 第26-27页 |
2.4.2 清晰公式内涵,理清相互关系,展示解题思路 | 第27页 |
2.4.3 利用化学反应前后的守恒关系,进行变式练习,熟练解题技巧 | 第27-28页 |
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教材中计算类问题教学策略的实证研究 | 第28-38页 |
3.1 教学案例的选择 | 第28-29页 |
3.1.1 目标性原则 | 第28页 |
3.1.2 与实验相结合的原则 | 第28页 |
3.1.3 注重培养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原则 | 第28-29页 |
3.2 设计教学案例 | 第29-30页 |
3.2.1 增强概念教学,培养化学计算能力 | 第29页 |
3.2.2 与实验相结合,激发学习化学计算的兴趣 | 第29-30页 |
3.2.3 注重变式训练,提高解题技巧 | 第30页 |
3.3 教学案例 | 第30-38页 |
3.3.1 案例 1-“物质的量”概念图及计算 | 第31-33页 |
3.3.2 案例 2-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 第33-35页 |
3.3.3 案例 3-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 第35-38页 |
4 研究结果讨论与反思 | 第38-45页 |
4.1 教学效果及评价 | 第38-42页 |
4.1.1 教学效果分析 | 第38-40页 |
4.1.2 前测与后测结果比较 | 第40-42页 |
4.2 研究结论与反思 | 第42-45页 |
4.2.1 研究结论 | 第42-43页 |
4.2.2 本项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录 1 | 第47-48页 |
附录 2 | 第48-49页 |
附录 3 | 第49-50页 |
附录 4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