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中的人性呈现与困境中的精神坚守--新世纪宁夏回族作家小说创作及文化个性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7页 |
第一节 新世纪文学简述 | 第8-12页 |
一、新世纪文学概念的生成性 | 第8-9页 |
二、新世纪文学构成的丰富性 | 第9-11页 |
三、新世纪文学审美的多元性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新世纪宁夏回族文学扫描 | 第12-14页 |
一、宁夏地域文化概述 | 第12-13页 |
二、新世纪宁夏回族文学扫视 | 第13-14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第一章 苦难现实中的人性呈现 | 第17-33页 |
第一节 乡土叙事中的人性透视 | 第17-26页 |
一、村落世界里的诗意人性 | 第17-20页 |
二、村落空心化现实中的人性反思 | 第20-26页 |
(一) 打工者的无奈人生 | 第21-22页 |
(二) 留守者的孤独心灵 | 第22-23页 |
(三) 坚守与认同的煎熬 | 第23-26页 |
第二节 城市场域中的人性博弈 | 第26-29页 |
一、城市人群的生活万象 | 第26-27页 |
二、对比之下的人性本质 | 第27-29页 |
第三节 历史追述中的人性考辨 | 第29-33页 |
一、人性在当代历史困境中的变异 | 第29-30页 |
二、传统历史中人性的冷暖 | 第30-33页 |
第二章 文化困境中的精神信仰 | 第33-59页 |
第一节 意象与事象中的信仰寄托 | 第33-41页 |
一、新月:象征希望,观照信仰 | 第33-35页 |
二、清水:洗洁心灵,寄托后世 | 第35-37页 |
三、清真寺:清净乐土,精神高地 | 第37-38页 |
四、死亡:向死而生,复命归真 | 第38-41页 |
第二节 独特形象塑造中的审美韵致 | 第41-51页 |
一、阴阳之间的老者 | 第41-45页 |
二、默奈隐忍的女性 | 第45-47页 |
三、再显本相的残缺者 | 第47-49页 |
四、至美至善的孩童 | 第49-51页 |
第三节 文化冲突中的精神坚守 | 第51-59页 |
一、苦难生活的精神舞者 | 第51-53页 |
二、城市化进程中的坚定信仰 | 第53-55页 |
三、生态失衡中的平衡追求 | 第55-59页 |
第三章 多维立体的文化个性与文学风格 | 第59-66页 |
第一节 本土文化坚守中的地域性风格 | 第59-61页 |
第二节 母族文化认同中的民族性风格 | 第61-62页 |
第三节 宗教文化固守中的精神性风格 | 第62-66页 |
结语 | 第66-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