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表面等离子激元 | 第10-15页 |
1.2.1 历史简介 | 第10-11页 |
1.2.2 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传感器简介 | 第11-14页 |
1.2.3 表面等离激元传感器的特点 | 第14-15页 |
1.3 光学纳米线 | 第15-18页 |
1.3.1 玻璃纳米线简介 | 第15-16页 |
1.3.2 金属纳米线简介 | 第16-17页 |
1.3.3 其他纳米线简介 | 第17-18页 |
1.4 论文主要工作及内容介绍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表面等离激元基本理论及传感方法 | 第20-30页 |
2.1 波动方程 | 第20-23页 |
2.2 表面等离激元的激发方式 | 第23-25页 |
2.3 表面等离激元的特征长度参数 | 第25-27页 |
2.3.1 表面等离激元波长 | 第25-26页 |
2.3.2 表面等离激元的传播长度 | 第26页 |
2.3.3 表面等离激元得穿透深度 | 第26-27页 |
2.4 常见表面等离激元调制与检测方式 | 第27-28页 |
2.4.1 角度调制 | 第27页 |
2.4.2 波长调制 | 第27页 |
2.4.3 强度调制 | 第27-28页 |
2.4.4 相位调制 | 第28页 |
2.5 COMSOL软件简介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基于光学纳米线传感器的强度检测方法 | 第30-38页 |
3.1 理论介绍 | 第30-31页 |
3.2 基于单根银纳米线的表面等离激元传感器强度检测方法 | 第31-33页 |
3.3 基于纳米光纤镀银膜的表面等离激元传感器的强度检测方法 | 第33-35页 |
3.4 基于纳米光纤与金属纳米线双线结构的强度调制方法 | 第35-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基于光学纳米线传感器的相位检测方法 | 第38-50页 |
4.1 理论介绍 | 第38-40页 |
4.2 基于银纳米线的相位检测方法 | 第40-41页 |
4.3 基于纳米光纤镀银膜的表面等离激元传感器的相位检测方法 | 第41-44页 |
4.4 纳米光纤镀膜传感器灵敏度分析 | 第44-45页 |
4.5 不同环境折射率下的纳米光纤镀膜传感器相位检测法的性能 | 第45-46页 |
4.6 基于纳米光纤与金属纳米线双线结构的相位调制方法 | 第46-4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