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绪论 | 第7-12页 |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8-9页 |
| 三、关键词内涵解读 | 第9-11页 |
| 四、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女性作家作品概观 | 第12-17页 |
| 第一节 选文现状的数据分析 | 第12-14页 |
| 第二节 高频入选的女性作家作品 | 第14-17页 |
| 第二章 中学语文教材中作家性别失衡原因探析 | 第17-24页 |
| 第一节 男尊女卑思想 | 第17-19页 |
| 一、历史进程中的“男尊女卑” | 第17-18页 |
| 二、教育中的“男尊女卑” | 第18-19页 |
| 第二节 性别刻板印象 | 第19-24页 |
| 一、性别刻板印象 | 第19-20页 |
| 二、教育中的性别刻板印象 | 第20-21页 |
| 三、教材编写者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 | 第21-24页 |
| 第三章 教材中女性作家作品的艺术及语文价值 | 第24-38页 |
| 第一节 超脱自立的女性意识 | 第24-28页 |
| 一、丰富的女性化视角 | 第24-26页 |
| 二、崇高的母性地位 | 第26-27页 |
| 三、自主的爱情与婚姻观 | 第27-28页 |
| 第二节 真挚的爱国怀乡之情 | 第28-31页 |
| 一、独特细腻的表达 | 第28-30页 |
| 二、两岸相连的怀乡 | 第30-31页 |
| 第三节 文质兼美的中文素养 | 第31-35页 |
| 一、婉约文风的宗师 | 第32-34页 |
| 二、精致文笔下的哲思 | 第34-35页 |
| 第四节 饱含春风化雨的生命关怀 | 第35-38页 |
| 一、珍爱生命 | 第35-36页 |
| 二、直面死亡 | 第36-38页 |
| 第四章 女性作家作品入选教材的依据 | 第38-44页 |
| 第一节 “人文性”目标的实现 | 第38-40页 |
| 一、教育理论中的“人文性” | 第38-39页 |
| 二、教育活动中的“人文性” | 第39-40页 |
| 第二节 健全人格的发展 | 第40-42页 |
| 一、失衡的心理定势 | 第40-41页 |
| 二、成就动机和职业选择 | 第41-42页 |
| 第三节 平等性别观念的形成 | 第42-44页 |
| 一、从“生物决定论”到“文化决定论” | 第42-43页 |
| 二、偏差的性别观念教育 | 第43-44页 |
| 第五章 增选女性作家作品可行性分析及建议入选作品举例 | 第44-53页 |
| 第一节 增选女性作家作品比重的可行性 | 第44-47页 |
| 第二节 建议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女性作家作品 | 第47-53页 |
| 一、西北边陲的色彩 | 第48-49页 |
| 二、东北边疆的当代“萧红” | 第49-50页 |
| 三、军旅作家的柔情 | 第50-51页 |
| 四、叶嘉莹评女性词人 | 第51-53页 |
| 结语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附录 | 第56-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