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勘测、设计与计算论文--桥涵设计论文

钢筋混凝土矩形桥墩的地震损伤及其抗震性能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5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研究背景第12页
    1.3 损伤理论的发展及其研究现状第12-19页
        1.3.1 损伤理论发展史及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2 损伤力学的分类第13-16页
        1.3.3 损伤因子及有效应力第16-18页
        1.3.4 损伤本构方程第18-19页
    1.4 地震损伤模型第19-23页
        1.4.1 损伤概述第19页
        1.4.2 利用单参数描述的损伤模型第19-21页
        1.4.3 利用双参数描述的损伤模型第21-23页
    1.5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工作第23-25页
        1.5.1 本文的研究意义第23-24页
        1.5.2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24-25页
第二章 损伤力学基础第25-37页
    2.1 损伤定义及混凝土材料的宏观损伤现象第25-26页
        2.1.1 损伤定义第25页
        2.1.2 混凝土材料的宏观损伤现象第25-26页
    2.2 损伤的形成过程及损伤机理第26-29页
        2.2.1 损伤的形成过程第26-27页
        2.2.2 混凝土材料的损伤机理分析第27-29页
    2.3 疲劳累计损伤理论第29-32页
        2.3.1 线性累计损伤理论第29-30页
        2.3.2 非线性累计损伤理论第30-31页
        2.3.3 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累积损伤理论第31页
        2.3.4 双线性累积损伤理论第31-32页
        2.3.5 概率累积损伤理论第32页
    2.4 混凝土损伤破坏准则第32-35页
        2.4.1 基于Drucker-Prager准则的损伤破坏准则第33-34页
        2.4.2 基于延性定义的损伤破坏准则第34页
        2.4.3 基于能量释放原理的破坏准则第34-35页
    2.5 本章内容总结第35-37页
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矩形桥墩试件拟静力试验第37-49页
    3.1 试验目的第37页
    3.2 试验概况第37-44页
        3.2.1 桥墩模型试件设计第37-43页
        3.2.2 材料特性第43-44页
    3.3 试验方案第44-47页
        3.3.1 试验系统第44-46页
        3.3.2 试验步骤图第46-47页
    3.4 本章内容总结第47-49页
第四章 试验现象及结果分析第49-63页
    4.1 概述第49页
    4.2 试验现象概括第49-52页
    4.3 往复荷载作用下试件的滞回性能分析第52-58页
        4.3.1 滞回曲线第52-57页
        4.3.2 滞回性能的影响因素第57-58页
    4.4 往复荷载作用下试件的延性性能分析第58-60页
        4.4.1 延性性能定义第58-59页
        4.4.2 延性性能的影响因素第59-60页
    4.5 骨架曲线第60-61页
    4.6 本章内容总结第61-63页
第五章 钢筋混凝土矩形桥墩的损伤分析第63-80页
    5.1 概述第63页
    5.2 混凝土损伤的一般理论与有限元数值方法第63-71页
        5.2.1 不可逆热力学基础第63-65页
        5.2.2 损伤演化方程第65页
        5.2.3 弹性损伤本构关系第65-66页
        5.2.4 弹塑性损伤本构关系第66-68页
        5.2.5 三参数损伤本构模型第68页
        5.2.6 损伤力学问题的附加荷载有限元数值方法第68-71页
    5.3 用户子程序UMAT的二次开发实现第71-73页
    5.4 钢筋混凝土矩形桥墩的损伤分析第73-78页
        5.4.1 矩形桥墩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73-74页
        5.4.2 损伤结果分析第74-76页
        5.4.3 损伤参数的公式拟合第76页
        5.4.4 拟合公式的合理性验证第76-77页
        5.4.5 损伤本构方程的合理性验证第77-78页
    5.5 本章内容总结第78-80页
结论与展望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致谢第86-87页
附录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外汉语教材《中文》里中国国家形象的研究
下一篇:混凝土桥梁检测过程中应变测量温度补偿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