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桥梁检测过程中应变测量温度补偿问题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温度荷载的分类和特点 | 第11-12页 |
1.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 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温度效应的基本理论及计算方法 | 第17-30页 |
2.1 基本假定 | 第17-20页 |
2.2 热传导基本方程 | 第20-25页 |
2.2.1 导热的基本定律 | 第20页 |
2.2.2 导热微分方程 | 第20-22页 |
2.2.3 正交坐标系中导热微分方程的表达式 | 第22-24页 |
2.2.4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 第24-25页 |
2.3 温度应力的计算方法 | 第25-29页 |
2.3.1 温度应力的定义 | 第25-26页 |
2.3.2 基于结构力学方法 | 第26-27页 |
2.3.3 基于热弹性理论的计算方法 | 第27-28页 |
2.3.4 两种方法的比较和讨论 | 第28-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温度对荷载试验的影响 | 第30-44页 |
3.1 混凝土热膨胀效应分析 | 第30-31页 |
3.2 温度对应变计的影响 | 第31-34页 |
3.2.1 电阻应变片的原理以及温度对其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2 振弦式传感器的原理以及温度对其的影响 | 第32-34页 |
3.3 温度对结构的影响 | 第34-35页 |
3.4 竖向温度梯度对桥梁结构的算例分析 | 第35-39页 |
3.4.1 简支梁桥算例分析 | 第35-37页 |
3.4.2 两跨连续梁桥算例分析 | 第37-39页 |
3.5 桥梁检测中的常见补偿方式 | 第39-43页 |
3.5.1 电阻应变仪的温度补偿方式 | 第39-42页 |
3.5.2 振弦式传感器的温度补偿方式 | 第42-4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混凝土梁桥温度效应试验研究 | 第44-55页 |
4.1 有限元分析 | 第44-48页 |
4.1.1 工程概况 | 第44-45页 |
4.1.2 有限元建模过程 | 第45-47页 |
4.1.3 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果 | 第47-48页 |
4.2 试验方案 | 第48-51页 |
4.2.1 试验目的及设计思路 | 第48-49页 |
4.2.2 截面选择与测点布置 | 第49-51页 |
4.3 试验温度场变化分析 | 第51-55页 |
4.3.1 升温温度场分析 | 第51-53页 |
4.3.2 降温阶段温度场 | 第53-54页 |
4.3.3 本节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5-81页 |
5.1 基本结论与假定 | 第55-56页 |
5.2 升温阶段试验结果分析 | 第56-67页 |
5.2.1 顶板温度应变值分析 | 第56-60页 |
5.2.2 腹板处应变值分析 | 第60-64页 |
5.2.3 底板处应变值分析 | 第64-66页 |
5.2.4 温度效应对桥梁整体变形分析 | 第66-67页 |
5.3 降温阶段试验结果分析 | 第67-74页 |
5.3.1 顶板温度应变值分析 | 第67-69页 |
5.3.2 腹板处应变值分析 | 第69-71页 |
5.3.3 底板处应变值分析 | 第71-73页 |
5.3.4 降温温度效应对桥梁整体变形分析 | 第73-74页 |
5.4 温度应变与荷载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74-79页 |
5.4.1 荷载试验过程与结果概述 | 第74-75页 |
5.4.2 升温阶段温度应变与实测值比较分析 | 第75-77页 |
5.4.3 降温阶段温度应变与实测值比较分析 | 第77-7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结论 | 第81页 |
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附录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