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20-28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20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20-22页 |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2页 |
1.4 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22-25页 |
1.5 论文框架结构 | 第25-26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8-36页 |
2.1 起动损失和后损失延误 | 第28-29页 |
2.2 信号交叉口饱和流率研究 | 第29-31页 |
2.3 车流离散行为对延误的影响 | 第31-32页 |
2.4 信号交叉口饱和状态延误研究 | 第32-34页 |
2.5 国内外研究不足 | 第34-36页 |
第3章 考虑信号交叉口车流释放特性前后损失延误分析 | 第36-66页 |
3.1 信号交叉口车辆运动特性分析 | 第36-40页 |
3.1.1 单车在信号交叉口受阻滞过程 | 第37-39页 |
3.1.2 车流在信号交叉口释放过程 | 第39-40页 |
3.2 车流起动饱和车头时距的确定 | 第40-47页 |
3.2.1 实地调查与数据处理 | 第40-42页 |
3.2.2 饱和车头时距确定 | 第42-46页 |
3.2.3 饱和车头时距分析 | 第46-47页 |
3.3 信号交叉口车流起动损失延误分析 | 第47-57页 |
3.3.1 考虑运动特性的起动损失延误分析 | 第48-50页 |
3.3.2 基于排队特性的起动损失延误分析 | 第50-55页 |
3.3.3 起动过程驾驶人反应时间实例分析 | 第55-57页 |
3.4 信号交叉口车流后损失延误分析 | 第57-65页 |
3.4.1 发生后损失时车辆运动特性分析 | 第58-59页 |
3.4.2 基于排队特性的后损失延误分析 | 第59-62页 |
3.4.3 制动过程驾驶人反应时间实例分析 | 第62-6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4章 考虑车辆运动行为的饱和流率研究 | 第66-84页 |
4.1 考虑安全行驶条件下的直行车辆饱和流率研究 | 第67-73页 |
4.1.1 直行最小车头时距模型推导 | 第68-69页 |
4.1.2 直行最小车头时距影响因素分析 | 第69-71页 |
4.1.3 直行车饱和车头时距实例分析 | 第71-73页 |
4.2 考虑安全行驶条件下的左转车辆饱和流率研究 | 第73-77页 |
4.2.1 左转车最小车头时距模型推导 | 第73-74页 |
4.2.2 左转最小车头时距影响因素分析 | 第74-75页 |
4.2.3 左转车车头时距实测分析 | 第75-77页 |
4.3 考虑安全行驶条件下的右转车辆饱和流率研究 | 第77-82页 |
4.3.1 右转车最小车头时距模型推导 | 第77-79页 |
4.3.2 右转最小车头时距影响因素分析 | 第79-80页 |
4.3.3 右转车车头时距实测分析 | 第80-8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5章 考虑协调控制的车流离散行为延误研究 | 第84-101页 |
5.1 离散行为研究模型 | 第84-86页 |
5.2 车流离散运动特性实例分析 | 第86-92页 |
5.2.1 车流离散行为数据调查与处理 | 第86-87页 |
5.2.2 车流离散模型拟合与修正 | 第87-92页 |
5.3 车流离散现象对延误的影响分析 | 第92-99页 |
5.3.1 离散车流尾部截断分析 | 第94-96页 |
5.3.2 离散车流前部截停分析 | 第96-98页 |
5.3.3 离散车流两种运行情况比较分析 | 第98-9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第6章 考虑短连线车辆排队特性的延误模型研究 | 第101-114页 |
6.1 饱和状态延误模型分析 | 第101-105页 |
6.1.1 稳态理论 | 第101-102页 |
6.1.2 定数理论 | 第102-104页 |
6.1.3 过渡函数 | 第104-105页 |
6.2 传统延误模型的不足 | 第105-106页 |
6.3 模型建立 | 第106-109页 |
6.3.1 建模思想 | 第106-107页 |
6.3.2 建模过程 | 第107-109页 |
6.4 与定数理论比较 | 第109-111页 |
6.5 算例分析 | 第111-113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4-118页 |
7.1 论文研究工作总结 | 第114-115页 |
7.2 论文主要创新成果 | 第115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115-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4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24-126页 |
致谢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