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组件的通信中间件技术研究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1.1 传统的软件系统 | 第13页 |
1.1.2 并行计算软件系统 | 第13-14页 |
1.1.3 基于组件的并行计算框架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16-19页 |
2 并行计算的相关技术研究 | 第19-34页 |
2.1 并行计算模型 | 第19-22页 |
2.1.1 并行计算的分类 | 第19页 |
2.1.2 并行计算机的体系结构 | 第19-21页 |
2.1.3 并行计算编程模型 | 第21-22页 |
2.2 MPI消息传递接口 | 第22-29页 |
2.2.1 MPI原理 | 第22-23页 |
2.2.2 MPI的编程模型 | 第23-27页 |
2.2.3 MPI标准的具体实现 | 第27-29页 |
2.3 OpenMP | 第29-32页 |
2.3.1 OpenMP的编程模型 | 第29-30页 |
2.3.2 OpenMP的并行效率 | 第30-31页 |
2.3.3 OpenMP的适用场景 | 第31-32页 |
2.4 POSIX threads | 第32-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基于组件的体系架构 | 第34-57页 |
3.1 分层的软件架构 | 第34-38页 |
3.1.1 组件层 | 第35页 |
3.1.2 通信隔离层 | 第35-37页 |
3.1.3 通信层 | 第37-38页 |
3.2 组件层的设计 | 第38-42页 |
3.2.1 组件模块的设计 | 第38-39页 |
3.2.2 组件的分解 | 第39-41页 |
3.2.3 组件的算法优化 | 第41-42页 |
3.3 发布订阅通信模型设计 | 第42-48页 |
3.3.1 发布订阅通信原理 | 第42-44页 |
3.3.2 发布订阅接口层设计 | 第44-46页 |
3.3.3 发布订阅实现层设计 | 第46-48页 |
3.4 数据流的并行处理 | 第48-56页 |
3.4.1 流水线并行设计 | 第48-50页 |
3.4.2 组件的通信模型分析 | 第50-52页 |
3.4.3 流数据处理层设计 | 第52-5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4 体系架构的软件实现 | 第57-81页 |
4.1 组件的软件设计 | 第57-60页 |
4.1.1 组件初始化的基本流程 | 第57-59页 |
4.1.2 组件结构 | 第59-60页 |
4.2 基于MPI的发布订阅机制 | 第60-70页 |
4.2.1 环形Loop方案的实现 | 第61-65页 |
4.2.2 基于MPI组播的发布订阅实现 | 第65-68页 |
4.2.3 发布订阅接口层的实现 | 第68-70页 |
4.3 并行流处理的方案实现 | 第70-80页 |
4.3.1 后台通信线程的设计 | 第70-71页 |
4.3.2 可变数据的处理 | 第71-72页 |
4.3.3 数据缓冲区的管理 | 第72-76页 |
4.3.4 线程间的同步 | 第76-79页 |
4.3.5 复杂算法的特殊处理 | 第79-8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5 软件框架的实验测试 | 第81-94页 |
5.1 软件框架的测试算法 | 第81-83页 |
5.2 双核计算环境实验测试 | 第83-90页 |
5.2.1 发布订阅初始化时间测试 | 第83-85页 |
5.2.2 组件算法复杂度测试 | 第85-86页 |
5.2.3 系统吞吐率 | 第86-88页 |
5.2.4 系统时延 | 第88-89页 |
5.2.5 数据正确性验证 | 第89-90页 |
5.3 多核服务器平台的实验测试 | 第90-93页 |
5.3.1 系统吞吐率 | 第91-93页 |
5.3.2 系统时延 | 第9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94-96页 |
6.1 总结 | 第94-95页 |
6.2 展望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作者简历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