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县域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以太仓中等专业学校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8-12页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第8-9页
        (一)选题的背景第8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8-9页
    二、研究思路与框架第9-10页
    三、研究问题与方法第10-12页
        (一)研究问题第10页
        (二)研究方法第10-12页
第一章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理论研究第12-20页
    一、相关概念界定第12页
        (一)“双师型”教师的几个界说第12页
        (二)“双师型”教师的概念第12页
    二、相关文献综述第12-18页
        (一)国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研究第12-14页
        (二)国内“双师型”教师的相关研究第14-18页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8-20页
        (一)人力资本理论第18页
        (二)教师专业化理论第18-19页
        (三)需要层次理论第19-20页
第二章 太仓中等专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调查第20-32页
    一、调研的对象第20-21页
    二、调研的基本过程第21-22页
        (一)调研的三个阶段第21页
        (二)调研的内容第21-22页
    三、太仓中等专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调查统计第22-32页
        (一)学校教师队伍的基本结构第22-25页
        (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路径第25-32页
第三章 太仓中等专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的困境第32-38页
    一、“双师型”教师认证标准的困境第32-33页
        (一)教师初始学历结构单一,多数不具备技能证书第32-33页
        (二)“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固化第33页
    二、个体“双师型”教师发展之路的困境第33-35页
        (一)培训方面:理论大于实践,考评流于形式第33-34页
        (二)实践方面:企业实践非岗位化,实践过程“走过场”第34-35页
    三、群体“双师型”教师构建之路的困境第35-36页
        (一)“双元制”本土化存在局限,群体“双师”的角色双方交流有限第35页
        (二)兼职教师补充不足第35-36页
    四、“双师”队伍稳定性建设之路的困境第36-38页
        (一)缺少“双师型”教师的差异化激励机制第36页
        (二)路径建设的政策保障制度略显僵化第36-38页
第四章 太仓中等专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的归因分析第38-41页
    一、教师主观因素第38-39页
        (一)职教教师的职业效能感低第38-39页
        (二)教师对技能学习观念的偏差第39页
    二、校方与企业方因素第39-40页
        (一)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指标固化第39页
        (二)企业方阻力较大第39-40页
    三、政府因素第40-41页
第五章 太仓中等专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的改进第41-48页
    一、内生式路径第41-45页
        (一)教师主动,强化发展意识,落实发展行动第41-42页
        (二)学校主力,构建完善的“双师”发展机制第42-44页
        (三)校企融合,积极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第44-45页
    二、外援式路径第45-48页
        (一)行业导向,拓宽社会支持渠道第45-46页
        (二)政府支持,制定“双师”统一认证标准,出台独立薪酬政策第46-48页
结语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附录第52-57页
后记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输入加工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教学效果实证研究--以“被”字句为例
下一篇:交际文化视角下留学生汉语文化词习得研究--以安徽大学中高级班留学生教材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