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3-20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三、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三节 核心概念 | 第15-20页 |
一、写作 | 第15-17页 |
二、教学 | 第17-18页 |
三、社会生活 | 第18页 |
四、教学思想 | 第18-20页 |
第一章 相关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0-36页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一、默会知识论 | 第20-21页 |
二、教育叙事理论 | 第21-22页 |
三、学习共同体理论 | 第22-23页 |
四、历史现象学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国内外教学思想研究概况 | 第24-36页 |
一、国外"教学思想研究"述评 | 第24-26页 |
二、国内"教学思想"研究 | 第26-29页 |
三、国内"叶圣陶教学思想"研究 | 第29-36页 |
第二章 社会生活观照一:早年求学与生活的浸染 | 第36-44页 |
第一节 传统教育的影响 | 第36-39页 |
一、家庭教育 | 第36-38页 |
二、私塾教育 | 第38-39页 |
第二节 现代教育的熏陶 | 第39-44页 |
一、多样的学习内容 | 第39-41页 |
二、丰富的校园生活 | 第41-44页 |
第三章 社会生活观照二:社会转型中的文学探索 | 第44-59页 |
第一节 新观念下的写作尝试 | 第44-50页 |
一、写作的意义与材料 | 第44-48页 |
二、文学革命中的试水者 | 第48-50页 |
第二节 新时代中的个人写作 | 第50-59页 |
一、"为人生"的写作追求 | 第50-53页 |
二、严谨的写作风格 | 第53-54页 |
三、程式化的写作模式 | 第54-59页 |
第四章 社会生活观照下的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再认 | 第59-71页 |
第一节 实用主义写作观 | 第59-62页 |
一、叶圣陶的教育观 | 第59-61页 |
二、写作教学的目的 | 第61-62页 |
第二节 传统写作观的延续 | 第62-66页 |
一、写"放胆文" | 第63-64页 |
二、重视读写结合 | 第64-65页 |
三、写"上口"的文章 | 第65-66页 |
第三节 综合写作范式的倾向 | 第66-71页 |
一、在语境中写作 | 第66-68页 |
二、培养读者意识 | 第68-69页 |
三、在交际中写作 | 第69-71页 |
第五章 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探源的启示 | 第71-78页 |
第一节 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探源对课程资源开发的启示 | 第71-75页 |
一、个人实践向课程资源转化 | 第71-73页 |
二、社会主流价值观向课程资源转化 | 第73-75页 |
第二节 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探源对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启示 | 第75-78页 |
一、以讨论促学习 | 第75-76页 |
二、教师间的互助 | 第76-78页 |
结语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后记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