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械手论文

空间多自由度串联机械臂的避障运动规划方法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2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7-18页
        1.1.1 研究背景第17页
        1.1.2 研究意义第17-1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0页
        1.2.1 国外研究状况第18-19页
        1.2.2 国内研究状况第19-20页
    1.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第20-21页
    1.4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二章 空间多自由度机械臂运动学研究第22-37页
    2.1 位姿描述与齐次坐标变换第22-25页
        2.1.1 机械臂末端位姿描述第22-23页
        2.1.2 齐次坐标变换第23-25页
    2.2 机器人位姿表示方法第25-29页
        2.2.1 杆件、关节及其参数第25-26页
        2.2.2 D-H表示法第26-29页
    2.3 空间机械臂运动学方程第29-36页
        2.3.1 空间机械臂数学建模第29-30页
        2.3.2 机器人正运动学方程第30-31页
        2.3.3 机器人逆运动学方程第31-36页
    2.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机械臂碰撞检测方法第37-45页
    3.1 基于圆柱体包络检测法第37-40页
        3.1.1 圆柱体包络法第37-38页
        3.1.2 多圆柱体之间位置关系判断第38-39页
        3.1.3 机械臂与障碍物碰撞检测第39-40页
    3.2 基于长方体包络检测法第40-42页
        3.2.1 长方体包络检测第40页
        3.2.2 空间直线段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第40-42页
        3.2.3 机械臂与障碍物碰撞检测第42页
    3.3 基于球形包络检测法第42-44页
        3.3.1 球形包络检测第42-43页
        3.3.2 空间直线段与球体之间位置关系判断第43-44页
        3.3.3 机械臂与障碍物碰撞检测第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笛卡尔空间中基于A~*算法的机械臂避障路径规划第45-56页
    4.1 笛卡尔空间规划描述第45-46页
    4.2 基于A~*算法的空间机械臂路径规划第46-55页
        4.2.1 环境建模第46-48页
        4.2.2 A~*算法原理及三维路径规划第48-51页
        4.2.3 二次B样条曲线路径平滑优化第51-53页
        4.2.4 A~*算法规划实例第53-55页
    4.3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五章 关节空间中基于RRT算法的机械臂避障路径规划第56-66页
    5.1 关节空间规划描述第56页
    5.2 改进RRT算法的机械臂关节路径规划第56-64页
        5.2.1 RRT算法的基本原理第56-57页
        5.2.2 适应度评定函数的建立第57-58页
        5.2.3 机械臂关节空间路径规划第58-60页
        5.2.4 改进RRT算法规划实例第60-64页
    5.3 笛卡尔空间与关节空间规划优缺点第64-65页
    5.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六章 仿真与实验结果分析第66-81页
    6.1 软件介绍第66-67页
        6.1.1 Solidworks软件第66页
        6.1.2 ADAMS软件第66页
        6.1.3 MATLAB软件第66-67页
        6.1.4 Keil C51软件介绍第67页
    6.2 硬件介绍第67-69页
        6.2.1 51单片机控制器第67页
        6.2.2 舵机第67-69页
    6.3 基于A~*算法规划的机械臂运动仿真第69-72页
        6.3.1 虚拟样机建立第69-70页
        6.3.2 仿真环境及驱动函数设置第70-71页
        6.3.3 仿真结果第71-72页
    6.4 改进RRT算法规划的机械臂运动仿真第72-76页
        6.4.1 虚拟样机建立第72-73页
        6.4.2 仿真环境及驱动函数设置第73-75页
        6.4.3 仿真结果第75-76页
    6.5 实验第76-80页
        6.5.1 实验器材第76页
        6.5.2 实验步骤第76-78页
        6.5.3 实验数据分析第78-80页
        6.5.4 实验结果第80页
        6.5.5 结论第80页
    6.6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81-83页
    7.1 总结第81-82页
    7.2 展望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7-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扫描的轮胎花纹逆向建模方法及系统开发研究
下一篇: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组热特性分析及电池箱体散热结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