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29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8页 |
1.2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8-20页 |
1.3 轮胎花纹结构设计技术 | 第20-24页 |
1.3.1 轮胎花纹结构分类 | 第20-21页 |
1.3.2 轮胎花纹结构设计关键参数 | 第21-23页 |
1.3.3 轮胎花纹结构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1.4 逆向工程CAD建模技术 | 第24-27页 |
1.4.1 三维CAD模型逆向重建的关键技术 | 第24-25页 |
1.4.2 数据分割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1.4.3 特征提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6页 |
1.4.4 轮胎逆向建模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1.5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二章 面向轮胎花纹结构设计的逆向建模概述 | 第29-45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29-31页 |
2.2 测量设备概述 | 第31-33页 |
2.3 面向轮胎结构设计的逆向建模体系架构 | 第33-40页 |
2.3.1 数据分割层 | 第34-38页 |
2.3.2 信息获取层 | 第38-39页 |
2.3.3 数据应用层 | 第39-40页 |
2.4 面向轮胎结构设计的逆向建模系统开发平台介绍 | 第40-43页 |
2.4.1 CATIA接口通讯方式 | 第40-41页 |
2.4.2 系统开发方式的选择 | 第41-42页 |
2.4.3 基于CATIA\CAA的程序开发流程 | 第42-4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三章 基于逆向工程的轮胎特征信息提取 | 第45-61页 |
3.1 胎面点云映射阵的构建 | 第45-50页 |
3.1.1 轮胎胎面点云的数据分割 | 第45-49页 |
3.1.2 轮胎胎面点云映射阵的构建 | 第49-50页 |
3.2 胎面特征信息获取 | 第50-51页 |
3.2.1 胎面轮廓线数据的计算方法 | 第50页 |
3.2.2 胎面轮廓线数据存储结构表示 | 第50-51页 |
3.3 花纹边界特征信息获取 | 第51-59页 |
3.3.1 构建花纹结构知识库 | 第51-54页 |
3.3.2 相似结构知识单元聚类 | 第54-57页 |
3.3.3 基于花纹特征的边界提取 | 第57-59页 |
3.4 花纹沟壁角度信息的获取 | 第59-6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基于特征信息的3D花纹CAD重建技术 | 第61-76页 |
4.1 胎面曲线逼近 | 第61-66页 |
4.1.1 胎顶面曲线逼近 | 第61-65页 |
4.1.2 胎底面曲线逼近 | 第65-66页 |
4.2 花纹边界曲线逼近 | 第66-69页 |
4.2.1 最小二乘圆弧圆心半径求解 | 第67-68页 |
4.2.2 相切圆弧圆心半径求解 | 第68-69页 |
4.3 花纹语义建模 | 第69-75页 |
4.3.1 花纹语义单元划分 | 第69-72页 |
4.3.2 语义单元封装 | 第72-74页 |
4.3.3 封装语义单元类的通信 | 第74-7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五章 轮胎逆向建模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 第76-89页 |
5.1 数据信息层 | 第77-79页 |
5.2 特征显示层 | 第79-81页 |
5.2.1 特征界面显示 | 第79-80页 |
5.2.2 特征模型树搭建 | 第80-81页 |
5.3 人机交互层 | 第81-83页 |
5.3.1 工具条及命令按钮的添加 | 第81-82页 |
5.3.2 对话框设置 | 第82-83页 |
5.4 轮胎逆向建模系统CAD建模实例 | 第83-88页 |
5.4.1 205/55R16轮胎逆向建模 | 第83-88页 |
5.4.2 重构模型关键位置误差分析 | 第8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9-91页 |
6.1 本文研究总结 | 第89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