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1 立题依据及意义 | 第10-13页 |
1.1 立题依据 | 第10-12页 |
1.2 立题意义 | 第12-13页 |
2 国内外黑莓加工研究的加工进展及存在问题 | 第13-17页 |
2.1 黑莓深加工产业现状 | 第13-14页 |
2.2 黑莓固体饮料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2.3 黑莓副产物研究的重要性 | 第15页 |
2.4 黑莓中花青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 第15-16页 |
2.5 黑莓籽油相关研究 | 第16页 |
2.6 黑莓渣咀嚼片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3 存在问题 | 第17-18页 |
4 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黑莓粉制备工艺的研究 | 第20-34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0-25页 |
1.1 材料与试剂 | 第20-21页 |
1.2 方法 | 第21-23页 |
1.3 测定方法 | 第23-25页 |
2 结果分析 | 第25-32页 |
2.1 对黑莓果浆酶解工艺的研究 | 第25-30页 |
2.2 麦芽糊精的添加量不同对喷雾干燥出的黑莓粉品质的影响 | 第30页 |
2.3 黑莓固体饮料配方研究 | 第30-31页 |
2.4 配方优化的黑莓粉质量评价 | 第31-32页 |
2.4.1 感官指标 | 第31-32页 |
2.4.2 理化指标 | 第32页 |
2.4.3 卫生指标 | 第32页 |
3 讨论 | 第32页 |
4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黑莓渣中花青素和黑莓籽油的提取和分析 | 第34-48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5-36页 |
1.1 材料及仪器 | 第35-3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6-38页 |
2.1 花青素测定 | 第36-37页 |
2.1.1 制备花青素对照品溶液 | 第36页 |
2.1.2 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36页 |
2.1.3 花青素标准品与样品的预实验 | 第36页 |
2.1.4 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 | 第36-37页 |
2.1.5 精密度试验 | 第37页 |
2.1.6 重复性试验 | 第37页 |
2.1.7 添加回收率 | 第37页 |
2.2 黑莓籽油的萃取方法 28 | 第37-3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8-45页 |
3.1 花青素测试结果 | 第38-40页 |
3.2 黑莓籽油萃取工艺优化 | 第40-44页 |
3.3 气相色谱检测脂肪酸组成及其含量 | 第44-45页 |
4 讨论 | 第45-46页 |
5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黑莓渣咀嚼片的研制 | 第48-5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8-51页 |
1.1 材料 | 第48页 |
1.2 仪器与设备 | 第48-49页 |
1.3 试验方法 | 第49页 |
1.4 产品质量指标 | 第49-5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1-53页 |
2.1 黑莓渣咀嚼片最佳配方的确定 | 第51-53页 |
2.2 实验结果 | 第53页 |
3 咀嚼片的质量评价 | 第53页 |
3.1 感官指标 | 第53页 |
3.2 理化指标 | 第53页 |
3.3 卫生指标 | 第53页 |
4 讨论 | 第53-54页 |
5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全文结论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