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发展性教师评价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问题提出 | 第8页 |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五、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概述 | 第16-25页 |
第一节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一、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含义 | 第16-17页 |
二、相关概念辨析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产生与发展 | 第18-22页 |
一、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缘起 | 第18-21页 |
二、发展性教师评价的起步阶段 | 第21页 |
三、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反思阶段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一、哲学基础 | 第22-23页 |
二、心理学基础 | 第23页 |
三、管理学基础 | 第23-24页 |
四、教育评价学基础 | 第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我国高校教师评价现状分析 | 第25-32页 |
第一节 我国高校教师评价现状描述 | 第25-27页 |
一、评价目的:目的多样,部分院校开始关注教师发展 | 第25页 |
二、评价主体:以学生和教务部门为主,趋于多元化 | 第25-26页 |
三、评价内容:涵盖广泛,重要程度有所差别 | 第26页 |
四、评价形式:形式多样,民主参评缺乏 | 第26页 |
五、评价结果:主要以得分的形式呈现,透明、有效 | 第26-27页 |
第二节 我国高校教师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27-31页 |
一、现行教师评价存在的问题 | 第27-29页 |
二、原因分析 | 第29-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我国高校发展性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 第32-48页 |
第一节 确立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念 | 第32-34页 |
一、可持续发展 | 第32页 |
二、追求卓越 | 第32-33页 |
三、自身努力促进质量提升 | 第33页 |
四、多元价值观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发展性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 第34-36页 |
一、指标设计原则 | 第34-35页 |
二、指标设计中应处理好的矛盾关系 | 第35-36页 |
第三节 发展性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6-41页 |
一、评价指标的设计 | 第37-39页 |
二、评价权重的确立 | 第39-40页 |
三、指标标准的制定 | 第40-41页 |
第四节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方法与反馈机制 | 第41-47页 |
一、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方法 | 第41-45页 |
二、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反馈机制 | 第45-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附录 | 第54-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