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引言 | 第13-2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3-18页 |
(一) 当前教师专业发展亟须关注 | 第13-15页 |
(二) 学科团队建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 第15-16页 |
(三) 教师领导视角下的学科团队建设成为新趋势 | 第16-18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8-21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8-19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9-21页 |
第一章 研究综述与研究设计 | 第21-43页 |
一、关于教师群体与学科团队建设的研究综述 | 第21-34页 |
(一) 教师群体与学科团队的理论研究 | 第22-26页 |
(二) 教师群体与学科团队的实践研究 | 第26-29页 |
(三) 教师领导视角下的学科团队建设研究 | 第29-34页 |
二、研究设计 | 第34-41页 |
(一) 研究问题 | 第34-35页 |
(二) 核心概念 | 第35-38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38-41页 |
三、论文思路 | 第41-43页 |
第二章 学科团队建设的实践背景 | 第43-70页 |
一、作为学校正式组织的教师群体 | 第43-54页 |
(一) 以“教研”为主的教研组 | 第44-48页 |
(二) 以“带教”为主的师徒制 | 第48-52页 |
(三) 以“行政事务”为主的年级组 | 第52-54页 |
二、作为学校非正式组织的教师群体 | 第54-63页 |
(一) “名师主导”的名师工作室 | 第55-58页 |
(二) “依托学科”的学科带头人 | 第58-61页 |
(三) “提升名师”的双名工程 | 第61-63页 |
三、建国以来教师群体发展的特点 | 第63-70页 |
(一) 以培养教书育人者为主要目的 | 第63-65页 |
(二) 行政组织结构不断得到强化 | 第65-66页 |
(三) 重经验传授轻专业学习 | 第66-68页 |
(四) 本质上是一种“上带下”的师徒带教 | 第68-70页 |
第三章 学科团队建设的理论依据:教师领导 | 第70-89页 |
一、教师领导产生的背景 | 第70-75页 |
(一) 学校隐喻的重构 | 第70-72页 |
(二) 教育分权和分布式领导 | 第72-73页 |
(三)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赋权 | 第73-75页 |
二、教师领导的主要思想 | 第75-87页 |
(一) 旨在改善教师实践行为 | 第76-78页 |
(二) 强调赋权教师的多元领导结构 | 第78-83页 |
(三) 体现专业领导的活动内容 | 第83-86页 |
(四) 采取社群式的运作机制 | 第86-87页 |
三、小结暨分析框架 | 第87-89页 |
第四章 教师领导视角下小学语文学科团队建设:个案研究 | 第89-110页 |
一、小学语文学科团队建立的背景 | 第89-91页 |
二、旨在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能力 | 第91-93页 |
三、网状扁平式的团队结构 | 第93-97页 |
四、以研修课程开发为主要活动内容 | 第97-99页 |
五、自主研修和对外辐射的团队运作机制 | 第99-110页 |
第五章 实践效果与问题讨论 | 第110-126页 |
一、小学语文学科团队建设的效果 | 第110-116页 |
(一) 开发了一批研修一体的网络课程 | 第110-113页 |
(二) 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修课程开发团队 | 第113-114页 |
(三) 树立了学科团队建设的示范典型 | 第114-116页 |
二、问题讨论 | 第116-126页 |
(一) 聚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 第116-118页 |
(二) 形成网状扁平式的多元领导结构 | 第118-120页 |
(三) 开展有利于相互合作的团队活动 | 第120-123页 |
(四) 实现教师自主和团队合作的运作方式 | 第123-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0页 |
后记 | 第130-132页 |
附录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