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论文

近代中国女教师的兴起(19世纪末至1937年)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绪论第10-17页
 第一节 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10-11页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第10-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页
 第二节 研究综述第11-15页
  一、史料整理第11-13页
  二、已有研究评述第13-15页
 第三节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第15-17页
  一、研究框架第15-16页
  二、研究方法第16-17页
第一章 筚路蓝缕开先锋——19世纪末至1907年的女教师第17-33页
 第—节 动荡中转型:女学的初兴与女教师的产生第17-21页
  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第18页
  二、女性观的转变第18-19页
  三、女学的兴起第19-21页
 第二节 初涉教坛:独立摸索的女教师群体第21-24页
  一、多任教于初等女校,流动性大第22-23页
  二、教学科目以女工、国文为主第23页
  三、教学经验不足,以自主摸索为主第23-24页
 第三节 顺势而生:早期的女子师范教育第24-27页
  一、兴起缘由及概况第24-26页
  二、办学目标及课程设置第26页
  三、教师聘请及其他第26-27页
 第四节 个案分析第27-33页
  一、“北洋女学界的哥伦布”——吕碧城第27-30页
  二、“心比男儿烈”的先驱者——秋瑾第30-33页
第二章 披荆斩棘求进取—1907年至1919年的女教师第33-48页
 第一节 《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的颁布与女教师第33-37页
  一、职业地位正式确立第33-34页
  二、培养体系的规范化第34-37页
 第二节 各级教育机构的女教师群体第37-42页
  一、该时期各级女教师的概况第37-38页
  二、初等学校女教师在质和量上均有提升第38-39页
  三、中等学校女教师尚在起步,管理不完善第39-42页
 第三节 与社会家庭的斗争第42-44页
  一、打破桎梏:直面社会舆论第42-44页
  二、冲出樊笼:力顶家庭阻力第44页
 第四节 个案分析第44-48页
  一、梅花香自苦寒来——杨荫榆第44-46页
  二、千磨万击还坚劲——庐隐第46-48页
第三章 守得云开见月明——1919年至1937年的女教师第48-70页
 第—节 妇女解放运动与女教师第48-52页
  一、女性解放思潮空前活跃,女教师备受关注第48-51页
  二、第一所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应运而生第51页
  三、男女平等:从法律到践行第51-52页
 第二节 争奇斗艳的女教师队伍第52-63页
  一、该时期各级各类女教师概况第53-58页
  二、一奇:高校中的一抹红妆第58-60页
  三、二奇:低龄女教师第60-62页
  四、三奇:极具个性的女教师第62-63页
 第三节 平衡任职和顾家的矛盾第63-65页
  一、任职和顾家的矛盾究因第63-64页
  二、解决之道:不同的主张与实践第64-65页
 第四节 个案分析第65-70页
  一、北大首位女教授——陈衡哲第66-67页
  二、丹心热血沃新花——任桐君第67-70页
结语第70-73页
参考文献第73-78页
附录第78-85页
后记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上海市基础教育培训机构教师胜任力优化研究
下一篇:教师领导视角下的学科团队建设--基于上海市“小学语文课程开发”团队建设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