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中的新读书无用论现象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0-1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一、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凸显 | 第10页 |
二、 高等教育社会分层功能弱化 | 第10-11页 |
三、 新读书无用论开始传播 | 第11页 |
第二节 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过程 | 第12-13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二、 研究过程 | 第13页 |
第四节 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一、 理论基础与历史研究 | 第13-15页 |
二、 内涵与表现研究 | 第15-16页 |
三、 原因与对策研究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读书无用论概述 | 第18-24页 |
第一节 读书无用论的历史回顾 | 第18-19页 |
一、 古代的读书无用论 | 第18页 |
二、 文革中后期的读书无用论 | 第18-19页 |
三、 改革开放初期的读书无用论 | 第19页 |
第二节 新读书无用论 | 第19-22页 |
一、 新读书无用论的兴起 | 第19-20页 |
二、 新读书无用论的类型 | 第20-21页 |
三、 新读书无用论的含义 | 第21页 |
四、 新读书无用论的表现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历次读书无用论的比较 | 第22-24页 |
一、 共性分析 | 第22-23页 |
二、 差异探究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大学生对新读书无用论的认知及受影响的原因 | 第24-44页 |
第一节 大学生对新读书无用论的认知 | 第26-33页 |
一、 大学生对新读书无用论的认知度 | 第26-28页 |
二、 大学生对新读书无用论的认同度 | 第28-29页 |
三、 影响大学生对新读书无用论认知的因素 | 第29-33页 |
第二节 大学生受新读书无用论影响的原因 | 第33-44页 |
一、 现实与期望的落差 | 第33-36页 |
二、 就业冰火两重天 | 第36-37页 |
三、 学习氛围不浓 | 第37-38页 |
四、 社会阶层流动减弱 | 第38-41页 |
五、 媒体宣传的负面效应 | 第41-44页 |
第四章 新读书无用论影响大学生的特征及表现 | 第44-54页 |
第一节 新读书无用论影响大学生的特征 | 第44-49页 |
一、 政治面貌和性别特征 | 第44-45页 |
二、 校际和学业阶段特征 | 第45-46页 |
三、 年级和学科门类特征 | 第46页 |
四、 影响力特征 | 第46-48页 |
五、 多元价值取向特征 | 第48-49页 |
第二节 新读书无用论对大学生影响的表现 | 第49-54页 |
一、 学习热情降低动力不足 | 第49-50页 |
二、 对未来迷茫对高等教育失望 | 第50-51页 |
三、 间接影响到生活起居 | 第51-54页 |
第五章 对新读书无用论的理性思考 | 第54-60页 |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 第54-56页 |
一、 坚持多元化教育价值观 | 第54页 |
二、 摆脱功利教育价值观的束缚 | 第54-56页 |
第二节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 第56-57页 |
一、 改善学习环境 | 第56页 |
二、 加强师生互动 | 第56-57页 |
三、 树立学习典型 | 第57页 |
第三节 媒体要发挥正向引领作用 | 第57-60页 |
一、 提防正面宣传的负面效应 | 第57-58页 |
二、 坚守眼球经济时代的媒体责任 | 第58-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附录 1 | 第66-69页 |
附录 2 | 第69-70页 |
附录 3 | 第70-71页 |
附录 4 | 第71-72页 |
附录 5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