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高校德育评估的信度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8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10-11页
  一、 时代背景第10页
  二、 理论背景第10-11页
 第二节 研究现状第11-15页
  一、 高校德育评估研究现状第11-13页
  二、 信度理论研究现状第13-14页
  三、 高校德育评估信度研究现状第14-15页
 第三节 研究意义第15-16页
  一、 拓宽高校德育评估理论研究的视域第15页
  二、 指导高校德育评估实践工作第15-16页
  三、 提高高校德育评估活动实效第16页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6-18页
  一、 研究思路第16页
  二、 研究方法第16-18页
第二章 高校德育评估信度:内涵、性质、分类第18-29页
 第一节 高校德育评估信度的内涵第18-20页
  一、 信度的含义第18-19页
  二、 高校德育评估信度的含义第19-20页
 第二节 高校德育评估信度的性质第20页
  一、 高校德育评估的信度是相对的第20页
  二、 评估信度的取值是可以界定的第20页
 第三节 高校德育评估信度的分类第20-29页
  一、 高校德育评估的重测信度第20-22页
  二、 高校德育评估的复本信度第22-23页
  三、 高校德育评估的分半信度第23-25页
  四、 高校德育评估的主评信度第25-29页
第三章 高校德育评估信度的影响因素第29-36页
 第一节 德育评估主体因素第29-31页
  一、 评估主体是否具有多元化、代表性第29页
  二、 评估主体是否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第29-30页
  三、 评估主体是否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第30页
  四、 评估主体的评估行为是否具有科学性第30-31页
 第二节 德育评估客体因素第31-32页
  一、 评估客体对待评估的态度是否端正第31页
  二、 评估客体的心理素质是否成熟稳重第31-32页
  三、 评估客体的准备工作是否客观、恰当第32页
 第三节 评估指标因素第32-34页
  一、 德育评估的指标体系完备与否第32页
  二、 德育评估的指标设置准确与否第32-33页
  三、 德育评估的指标结构合理与否第33页
  四、 德育评估的指标权重科学与否第33-34页
 第四节 评估实施因素第34-36页
  一、 德育评估实施程序是否妥当第34页
  二、 德育评估技术方法是否到位第34页
  三、 抽取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第34页
  四、 高校德育评估信息是否可靠第34-36页
第四章 高校德育评估信度提升的路径选择第36-42页
 第一节 高度重视德育评估队伍建设—--提升高校德育评估信度的基础第36-37页
  一、 引入第三评估,构建多样化、专业化的评估主体第36页
  二、 优化评估队伍的整体构成第36-37页
  三、 提高评估主体的道德素养第37页
 第二节 有效强化评估客体的协作—--提升高校德育评估信度的保障第37-38页
  一、 端正评估客体的态度第37-38页
  二、 增强评估客体的心理素质第38页
 第三节 科学设置德育评估指标体系—--提升高校德育评估信度的重点第38-39页
  一、 确保评估指标体系完整全面第38页
  二、 保证评估指标体系结构合理第38-39页
  三、 科学确定德育评估指标权重第39页
 第四节 切实把握德育评估实施过程—--提升高校德育评估信度的关键第39-42页
  一、 慎重选择评估技术方法第39-40页
  二、 严格控制德育评估程序第40页
  三、 竭力保障评估信息的质量第40-42页
结语第42-43页
致谢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附录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认同研究--基于浙江省本科院校的考察
下一篇:当代大学生中的新读书无用论现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