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薪酬:假说、理论与实践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理论意义 | 第9页 |
·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框架 | 第10-14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11-12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创新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逆向薪酬思想的历史溯源与理论基石 | 第14-21页 |
·逆向薪酬思想的历史溯源 | 第14-18页 |
·国外薪酬理论的历史溯源 | 第14-16页 |
·国内逆向薪酬理论的历史渊源 | 第16-18页 |
·小结 | 第18页 |
·逆向薪酬思想的理论基石 | 第18-21页 |
·卡尼曼的前景理论 | 第18-19页 |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 第19页 |
·威胁激励理论 | 第19-20页 |
·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 | 第20页 |
·其他理论与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社会化人假说与逆向薪酬 | 第21-29页 |
·灵感来源与启迪 | 第21页 |
·一根骨头所引发的思考 | 第21页 |
·管理启迪 | 第21页 |
·社会化人假说 | 第21-25页 |
·社会化人的猜想 | 第22-23页 |
·社会化人的内涵 | 第23-25页 |
·社会化人的局限性 | 第25页 |
·基于社会化人假说的逆向薪酬内涵 | 第25-29页 |
·逆向薪酬的定义 | 第25-27页 |
·正/逆向薪酬的优劣对比 | 第27-28页 |
·逆向薪酬的精髓 | 第28-29页 |
第四章 逆向薪酬战略理论体系的构建 | 第29-45页 |
·逆向薪酬战略的定义 | 第29-30页 |
·逆向薪酬战略的价值 | 第30-32页 |
·构建强烈的企业文化 | 第30-31页 |
·甄别适合的雇员 | 第31-32页 |
·塑造优秀的员工素质 | 第32页 |
·逆向薪酬战略的运行机理 | 第32-39页 |
·引入逆向薪酬机制的HRM SD因果图 | 第33-34页 |
·逆向薪酬的原因分析 | 第34-35页 |
·逆向薪酬的结果分析 | 第35页 |
·逆向薪酬的反馈回路分析 | 第35-38页 |
·建立数据逻辑模型 | 第38-39页 |
·逆向薪酬战略:战略的分析与执行的环境因素 | 第39-41页 |
·战略分析的外部市场纬度 | 第39-40页 |
·战略分析的内部能力纬度 | 第40页 |
·影响逆向薪酬战略实施的因素 | 第40-41页 |
·逆向薪酬战略体系的构建 | 第41-45页 |
·构建原则 | 第41-42页 |
·建立逆向薪酬战略结构 | 第42-43页 |
·建立以绩效为主导的逆向薪酬战略体系 | 第43-45页 |
第五章 逆向薪酬的降薪实践观察 | 第45-51页 |
·典型的逆向降薪策略 | 第45-49页 |
·绝对降薪 | 第45-46页 |
·相对降薪 | 第46-47页 |
·时间降薪 | 第47页 |
·空间降薪 | 第47-48页 |
·整合降薪 | 第48-49页 |
·典型逆向降薪策略的比较应用 | 第49-51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