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建设与发展论文--工业区域规划与生产布局论文

长江上游地区制造业低碳发展水平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8-18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9页
     ·选题背景第8-9页
     ·研究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第9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9-15页
     ·国际上对低碳经济的研究综述第9-11页
     ·国内对低碳经济的研究综述第11-13页
     ·制造业低碳经济的研究综述第13-14页
     ·综述小结第14-15页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5-16页
     ·研究方法第15-16页
     ·技术路线第16页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第16-17页
   ·本章小结第17-18页
第2章 制造业低碳发展的机理分析第18-27页
   ·相关概念及内涵的界定第18页
     ·低碳经济的概念第18页
     ·制造业低碳发展第18页
   ·制造业低碳发展的理论渊源第18-21页
     ·循环经济理论第19-20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0-21页
     ·能源经济理论第21页
   ·制造业低碳发展的内在机理第21-26页
     ·外部性理论第22-23页
     ·“脱钩”理论第23-24页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第24-26页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制造业低碳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第27-38页
   ·制造业低碳发展水平的构建评价体系的原则第27-28页
   ·制造业低碳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构建第28-34页
     ·制造业低碳发展的经济指标第30-31页
     ·制造业低碳发展的技术指标第31-33页
     ·制造业低碳发展的环境指标第33-34页
   ·指标权重方法选择第34-36页
     ·主成分分析法第35-36页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4章 长江上游地区制造业低碳发展水平评价及与长三角地区的比较第38-49页
   ·对长江上游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低碳发展水平的评价第38-40页
     ·制造业低碳发展的经济水平情况第38页
     ·制造业低碳发展的技术水平情况第38-39页
     ·制造业低碳发展的环境水平情况第39-40页
   ·对长江上游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低碳发展水平的评价结果第40-46页
     ·对长江上游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低碳发展的经济水平情况进行评价第40-43页
     ·对长江上游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低碳发展的技术水平情况进行评价第43-44页
     ·对长江上游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低碳发展的环境水平情况进行评价第44-46页
   ·长江上游地区与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低碳发展水平产生差距的原因分析第46-48页
     ·内部诱因分析第46-47页
     ·外部条件约束第47-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5章 长江上游地区制造业内部行业低碳关联效应第49-59页
   ·长江上游地区制造业内部部门产业关联效应分析第49-51页
   ·长江上游地区制造业内部行业低碳关联效应分析第51-55页
   ·长江上游地区制造业内部行业贡献率及与长三角地区的比较第55-58页
     ·长江上游地区制造业内部行业贡献率分析第55-56页
     ·长江上游地区制造业内部行业综合水平与长三角地区比较分析第56-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6章 长江上游地区制造业低碳发展水平提升研究第59-66页
   ·树立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第59-60页
     ·全民低碳文化理念培育第59-60页
     ·提倡低碳技术学习与创新第60页
   ·长江上游地区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第60-64页
     ·优化产业结构第60-61页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第61-62页
     ·发挥碳汇潜力第62-63页
     ·加强国际低碳技术合作实现碳排放交易第63-64页
   ·长江上游地区制造业低碳发展之政府治理机制第64-65页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结论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附录第71-82页
致谢第82页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第82页
在学期间参加的课题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逆向薪酬:假说、理论与实践
下一篇:制度环境视角下的F证券公司战略转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