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汉语被字句的“偏离义”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前言第14-16页
引言第16-40页
   ·问题的发现与提出第16-17页
   ·文献述评第17-20页
   ·几个相近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第20-40页
     ·理想认知模式理论问题第20-27页
     ·预期问题第27-31页
     ·预设问题第31-36页
     ·期望问题第36-39页
     ·隐含问题第39页
     ·“图形”(Figure)与“背景”(Ground)等认知概念的理解范围第39-40页
第一章 汉语被字句的“预设偏离”问题第40-54页
   ·“预设”的分类第40-45页
   ·语义预设问题第45-49页
     ·存在预设与事实预设问题第45-47页
     ·事实预设与非事实预设问题第47-48页
     ·过往经历预设问题第48页
     ·汉语被字句语义预设的偏离问题第48-49页
   ·语用预设问题第49-53页
     ·“被自杀”的个案分析第49-53页
     ·汉语“被自杀”类特殊被字结构的语用预设偏离问题第53页
   ·小结第53-54页
第二章 汉语被字句的“预期偏离”问题第54-62页
   ·“预期偏离”的类型第54-55页
   ·汉语被字句“预期偏离”现象的考察第55-60页
     ·目的预期偏离第55-56页
     ·情理预期偏离第56-57页
     ·背景预期偏离第57-58页
     ·满足性预期偏离第58-59页
     ·超预期量信息第59页
     ·负预期量信息第59-60页
   ·汉语“被自杀”类特殊被字结构的“无关性预期否定”现象第60-61页
   ·小结第61-62页
第三章 汉语被字句对“理想认知模式”的偏离问题第62-104页
   ·“人对物”模式的偏离第62-80页
     ·“吃”与“饭”理想认知模式的建构第64-66页
     ·偏离于理想认知模式的证明第66-76页
     ·汉语被字句的理论阐释第76-78页
     ·对“被自杀”类特殊被字结构研究的启示第78-79页
     ·小结第79-80页
     ·余论第80页
   ·“人对人”模式的偏离第80-103页
     ·人际关系的理想认知模式第81-83页
     ·偏离于人际关系理想认知模式的证明第83-100页
     ·汉语被字句构式义的统一性解释第100-102页
     ·余论第102-103页
   ·小结第103-104页
第四章 汉语被字句“偏离义”高层构式义问题第104-118页
   ·汉语被字句“偏离义”是高层构式义的证明第104-112页
     ·来自汉语被字句结构自身的证据第104-107页
     ·来自与汉语被字句相冲突成分的证据第107-110页
     ·“偏离义”属汉语被字句独有的高层构式义第110-112页
   ·汉语被字句“偏离义”产生的句法语义基础第112-114页
   ·源起于“偏离义”的汉语被字句的两类主要功能义第114-117页
     ·汉语被字句的主观性第114页
     ·汉语被字句的“指别功能”第114-117页
   ·小结第117-118页
结论第118-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9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29-131页
后记第131-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伪满洲国戏剧研究
下一篇:楚文字形近、同形現象源流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