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戏剧艺术论文--戏剧艺术理论论文--戏剧艺术史论文

伪满洲国戏剧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4页
绪论第14-29页
 一、伪满洲国戏剧研究状况缕析第14-20页
 二、殖民文化语境与伪满洲国戏剧第20-23页
 三、本文研究方法与思路第23-29页
第一章 殖民文化空间:戏剧政策第29-57页
 第一节 显性“高压”:戏剧管制手段第30-37页
  一、设立统治机构、控制报刊舆论第30-32页
  二、发布政策法规、限定戏剧主题第32-34页
  三、破坏戏剧团体、严密监控剧人第34-35页
  四、服务战争的“决战文学”第35-37页
 第二节 隐性“怀柔”:戏剧鼓动策略第37-49页
  一、戏剧宣教功效的强化:伪满官方意志的文化渗透第37-39页
  二、剧本募集及戏剧评选:殖民文化的“典范”树立第39-45页
  三、“文艺座谈会”:规范作家的思想动向第45-49页
 第三节 《艺文指导要纲》颁布:戏剧政策的性质转变第49-57页
  一、从“阴暗”到“明朗”:不断窄化的戏剧表现内容第50-51页
  二、从“分散检查”到“综合检阅”:步步紧缩的戏剧审查制度第51-53页
  三、从“民间”到“官方”:日渐强化的剧团管理体系第53-57页
第二章 “夹缝中起舞”:戏剧活动第57-82页
 第一节 职业剧团与业余剧团并行发展第57-64页
  一、“三足鼎立”:职业剧团演剧第58-60页
  二、业余剧团演剧第60-62页
  三、“新演剧运动”第62-64页
 第二节 多元发展的伪满洲国戏剧第64-74页
  一、异质时空的“声音话剧”:放送剧的发展第64-68页
  二、从“引介”到“自制”:映画剧之路第68-71页
  三、“旧剧热”第71-74页
 第三节 殖民语境下的名剧改编第74-82页
  一、殖民语境的多重催生:改编兴盛的动因探析第74-76页
  二、对现实的贴合与服务:改编剧的文本选择第76-78页
  三、“中国化”与“国策性”:改编剧的策略及效果第78-82页
第三章 伪满戏剧的文学图景:剧本创作第82-152页
 第一节 “剧本热”与“剧本荒”第82-89页
  一、“剧本热”第82-85页
  二、“剧本荒”第85-87页
  三、落差探源第87-89页
 第二节 复杂的剧本形态第89-124页
  一、抗日剧的隐退第89-97页
  二、生活剧的出现第97-112页
  三、协和剧的孳生第112-124页
 第三节 多样的戏剧类型第124-132页
  一、关注英雄意识与传统道德的历史剧第124-127页
  二、“国策”精神与童真童趣兼具的儿童剧第127-130页
  三、凸显抒情性的歌(舞)剧与诗剧第130-132页
 第四节 民族隐喻性书写与殖民现代性景观第132-152页
  一、民族隐喻性书写第132-143页
  二、殖民现代性景观第143-152页
第四章 随感式的戏剧评论第152-169页
 第一节 戏剧评论的特征透析第153-162页
  一、吹捧与谩骂:极端性批评第154-157页
  二、宽容与责任:希冀性点评第157-159页
  三、宣传与引导:广告式剧评第159-162页
 第二节 戏剧评论的内容探析第162-169页
  一、模式化的观后感:表演批评第162-166页
  二、剧意与剧味兼具:剧本批评第166-169页
第五章 广而浅的戏剧理论第169-201页
 第一节 社会性与艺术性:戏剧本质的双重认知第171-181页
  一、“人生反镜”:戏剧社会功效的强化第171-174页
  二、“综合艺术”:向戏剧舞台艺术的扩展第174-181页
 第二节 “戏剧大众化”的追求第181-192页
  一、必要性与独特性:“戏剧大众化”理论的倡导第181-184页
  二、民众化与简素化:“戏剧大众化”理论的内涵阐发第184-188页
  三、野台剧与素人演剧:“戏剧大众化”理论的多维展开第188-192页
 第三节 新剧与旧剧的理论探究第192-201页
  一、“新旧论争”:多元的新、旧剧观念第193-196页
  二、从追求社会功效到关注整体剧艺:旧剧改良的理论流变第196-201页
余论第201-205页
 一、五四文学精神的承继第201-202页
 二、殖民文化背景下的现代化进程第202-203页
 三、伪满洲国戏剧的历史地位第203-205页
参考文献第205-212页
 一、原始文献第205-206页
 二、研究文献第206-212页
附录第212-292页
 附录一:伪满洲国的戏剧政策第212-217页
 附录二:伪满洲国的戏剧团体第217-220页
 附录三:伪满洲国的剧本创作第220-238页
 附录四:伪满洲国的戏剧评论第238-257页
 附录五:伪满洲国的戏剧理论第257-288页
 附录六:伪满洲国的戏剧剧照第288-29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292-293页
后记第293-294页

论文共2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方文学批评在现代中国:1917-1937
下一篇:汉语被字句的“偏离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