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22页 |
| ·微电子封装技术概况 | 第10-12页 |
| ·微电子封装技术介绍 | 第10-11页 |
| ·点胶技术简介 | 第11-12页 |
| ·接触式点胶 | 第12-14页 |
| ·大量式点胶 | 第12-13页 |
| ·针头式点胶 | 第13-14页 |
| ·非接触式点胶 | 第14-17页 |
| ·喷射式点胶技术的原理 | 第14-16页 |
| ·喷射式点胶技术的关键 | 第16-17页 |
| ·超磁致伸缩驱动器 | 第17-20页 |
| ·超磁致伸缩材料特性 | 第17-19页 |
| ·超磁致伸缩驱动器的工作原理 | 第19-20页 |
|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第20页 |
| ·本章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2 超磁致伸缩驱动喷射点胶阀动态特性研究 | 第22-36页 |
| ·超磁致伸缩喷射点胶阀工作原理 | 第22-23页 |
| ·柔性位移放大结构的力学模型 | 第23-27页 |
| ·柔性铰链刚度计算 | 第23-24页 |
| ·力学模型 | 第24-27页 |
| ·预压状态下平衡分析 | 第27页 |
| ·运动微分方程 | 第27-33页 |
| ·系统阻尼计算 | 第29-31页 |
| ·位移时间曲线 | 第31-32页 |
| ·高电平状态下的平衡分析 | 第32-33页 |
| ·喷针回复过程分析及运动微分方程 | 第33-35页 |
| ·柔性铰链位移放大臂先回到预压平衡状态 | 第33-34页 |
| ·柔性铰链位移放大臂和喷针一起回到预压平衡状态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3 含柔性位移放大机构喷射阀结构改进和强度校核 | 第36-47页 |
| ·柔性铰链结构多目标优化 | 第36-40页 |
| ·设计变量 | 第36页 |
| ·多目标优化函数 | 第36-38页 |
| ·边界条件 | 第38页 |
| ·优化计算 | 第38-39页 |
| ·安全系数计算校核 | 第39-40页 |
| ·杆件设计计算 | 第40-44页 |
| ·放大倍数 | 第40-42页 |
| ·臂厚度 | 第42页 |
| ·臂宽度 | 第42-44页 |
| ·仿真分析 | 第44-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4 超磁致伸缩驱动喷射阀动态特性影响因素研究 | 第47-58页 |
| ·胶液粘度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 | 第47-48页 |
| ·预压力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 | 第48-49页 |
| ·喷针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 | 第49-51页 |
| ·减小喷针的质量 | 第49-50页 |
| ·减小喷针和胶液通道的配合直径 | 第50-51页 |
| ·放大臂改进后对动态特性的影响 | 第51-53页 |
| ·顶杆加工误差、超磁棒热变形对系统动态特性影响 | 第53-57页 |
| ·顶杆加工误差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 | 第53-54页 |
| ·热变形后产生的形变对系统动态特性影响 | 第54-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5 基于含柔性位移放大结构超磁致伸缩驱动喷射点胶阀实验研究 | 第58-67页 |
| ·实验台搭建 | 第58-60页 |
| ·实验台搭建图 | 第58页 |
| ·喷射阀实物图 | 第58-59页 |
| ·三维运动平台 | 第59页 |
| ·激光位移传感器 | 第59-60页 |
| ·供胶系统 | 第60页 |
| ·预压力对喷针位移、速度的影响 | 第60-63页 |
| ·胶液粘度对喷针位移、速度的影响 | 第63-65页 |
| ·荧光粉粉浆对喷射阀动态性能的影响 | 第65-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6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7-68页 |
| ·全文总结 | 第67页 |
| ·展望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