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委婉语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10页 |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7页 |
·相关研究现状 | 第7-8页 |
·研究范围及研究方法 | 第8-10页 |
·研究范围 | 第8页 |
·研究方法 | 第8-10页 |
第2章 汉语委婉语的产生原因 | 第10-12页 |
·委婉语的定义 | 第10-11页 |
·汉语委婉语产生的原因 | 第11-12页 |
第3章 汉语委婉语的应用范围及特征 | 第12-16页 |
·汉语委婉语的应用范围 | 第12-14页 |
·汉语委婉语的特征 | 第14-16页 |
第4章 汉语委婉语的构成方式 | 第16-19页 |
·语音手段 | 第16页 |
·词汇手段 | 第16-17页 |
·语义手段 | 第17-18页 |
·修辞手段 | 第18-19页 |
第5章 汉语委婉语的作用 | 第19-21页 |
·避讳作用 | 第19页 |
·礼貌作用 | 第19页 |
·缓和作用 | 第19-21页 |
第6章 汉语委婉语的对外汉语教学 | 第21-33页 |
·汉语委婉语教学的意义 | 第21页 |
·留学生掌握和使用汉语委婉语调查及分析 | 第21-33页 |
·调查方法和目的 | 第21页 |
·调查问卷设计 | 第21-23页 |
·调查对象 | 第23页 |
·调查结果统计 | 第23-25页 |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5-26页 |
·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26-30页 |
·教学启示 | 第30-33页 |
第7章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附录 | 第36-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