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X”和“X得很”对比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一、 选题缘起和研究对象 | 第10-11页 |
(一) 选题缘起 | 第10-11页 |
(二) 研究对象 | 第11页 |
二、 相关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一) “很”的性质研究 | 第12页 |
(二) “很”与词类的组合 | 第12-13页 |
(三) “很”做程度补语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三、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 第14页 |
四、 本文语料来源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两个构式的句法分析 | 第15-34页 |
一、 两个构式的内部结构 | 第15-28页 |
(一) 构式的产生 | 第15-17页 |
(二) 进入构式的形容词 | 第17-21页 |
(三) 动词和动词短语 | 第21-25页 |
(四) 进入两个构式的名词 | 第25-28页 |
二、 两个构式的外部功能 | 第28-31页 |
(一) 句法功能的对比分析 | 第28-31页 |
三、 小结 | 第31-34页 |
第三章 两个构式语义及话语功能的对比分析 | 第34-41页 |
一、 构式话语功能 | 第34-36页 |
(一) 语义核心分析 | 第34页 |
(二) 句段结构分析 | 第34-36页 |
(三) 话题延展性 | 第36页 |
二、 语义层面分析 | 第36-40页 |
(一) 语义程度研究 | 第36页 |
(二) 语义指向分析 | 第36-38页 |
(三) 语体色彩的对比分析 | 第38页 |
(四) 主观性问题 | 第38-39页 |
(五) 构式义的概括 | 第39-40页 |
三、 小结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3页 |
一、 本文具体的研究性工作 | 第41页 |
二、 得出的结论 | 第41-43页 |
注释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