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1页 |
1 引言 | 第11-19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工程——“2061”计划 | 第11页 |
·中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第11-12页 |
·问题的提出和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4-16页 |
·促进新课标教材改革优化 | 第14页 |
·对比较教育学化学学科方面的意义 | 第14-15页 |
·为新课改注入新的思想提出合理建议 | 第15页 |
·对中学实验教学的意义 | 第15页 |
·对学生个体发展的意义 | 第15-16页 |
·实验在原理部分意义 | 第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文本分析法 | 第16-17页 |
·比较分析法 | 第17页 |
·案例对比法 | 第17页 |
·访谈研究法 | 第17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7-19页 |
2 中美高中教材实验选编特点与比较 | 第19-36页 |
·中国教材选编概况分析 | 第19-25页 |
·中国教材实验部分的实验类型 | 第19-20页 |
·整体实验比例增加 | 第20-22页 |
·强调“科学探究” | 第22-24页 |
·注重体现STS理念 | 第24-25页 |
·美国教材选编概况分析 | 第25-33页 |
·美国化学教材实验类型概述类型概述 | 第25-26页 |
·实验设计强调整体性和层次性 | 第26-29页 |
·强调实验安全意识 | 第29-31页 |
·每个实验都有名字 | 第31页 |
·注重实验部分的学科综合 | 第31-33页 |
·中美教材实验部分的异同 | 第33-35页 |
·实验部分比较维度的确定 | 第33-34页 |
·中美教材实验的相同点 | 第34页 |
·中美教材实验的不同点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3 中美现行教材具体实验案例比较 | 第36-49页 |
·中美化学实验选择比较 | 第36页 |
·中美化学教材实验选择相似型实验对比 | 第36-43页 |
·教学电解问题的实验选择 | 第36-37页 |
·教学盐类水解问题的实验选择 | 第37-39页 |
·教学酸碱滴定的实验选择 | 第39-41页 |
·教学化学反应速率问题的实验选择 | 第41页 |
·教学原电池的实验选择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中国教材实验部分特色实验 | 第43-44页 |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 第43页 |
·沉淀溶解平衡的沉淀转化实验 | 第43-44页 |
·化学反应速率中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 | 第44页 |
·美国教材实验部分特色实验 | 第44-48页 |
·柠檬电池? | 第44-45页 |
·抗酸剂 | 第45-46页 |
·缓冲溶液的用途 | 第46-47页 |
·常见食物中所含的能量测定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4 研究的思考和建议 | 第49-54页 |
·中美教材实验部分设计的共同点 | 第49-50页 |
·以提高化学素养和STS(科学、技术与社会)思想为基本理念 | 第49页 |
·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 第49-50页 |
·以科学探究为实验学习的基本方法 | 第50页 |
·中美国教材实验部分设计特点 | 第50页 |
·美国教材实验部分设计特点 | 第50页 |
·中国教材实验部分设计特点 | 第50页 |
·我国有关化学教材实验部分的建议 | 第50-52页 |
·中国教材实验文本部分的建议 | 第50-51页 |
·中国教材实验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建议 | 第51页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改进 | 第51-52页 |
·注重对实验的评价和教学目的的检测 | 第52页 |
·对教师教学的建议 | 第52-53页 |
·国际化学教材实验部分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